晨光漫过临清闸口的青砖,将“漕运便民图”上的银簪刻痕照得发亮。
温南枝望着图中星罗棋布的粮仓标记,忽然听见城下传来孩童的歌谣:“郡主船头挂金锁,陆将军腰悬斩邪剑,五谷丰登仓廪实,天枢阁贼胆皆寒——”
她低头看着船头随风轻晃的平安锁,锁芯缝隙间竟漏出半片泛黄的纸角。
陆澈凑近一看,见纸上是建文帝的朱笔批注:“朕终悟,民心即龙脉,粮仓即天枢。”
温南枝指尖轻颤,忽然想起湖底竹简里被水浸透的“与民共治”四字,与这纸笺上的字迹遥遥相应。
她将纸笺收入锦囊,对陆澈道:“明日便在各粮仓刻上‘民本’二字,让天下人皆知,朝廷的‘天枢阁’,从来都是百姓的米缸。”
三日后,江南各州府传来捷报:天枢阁最后三处粮库被查封,库中霉变粮食均被重新筛晒,混着百姓捐赠的新米一同赈济灾民。
温南枝站在江陵码头,看着装满“民本粮”的船队北上,忽然收到陆澈从京城送来的信笺,内附一幅新绘的《天下粮仓图》,每处粮仓都用朱砂标着“与民共享”。
秋风起时,温南枝回到京城,恰逢太液池的莲藕丰收。
皇帝在临湖殿设宴,席间举起一碗粟米粥:“闻卿在江南以‘民心’为剑,斩破天枢阁阴谋,联心甚慰。”
温南枝起身叩拜,将平安锁与建文帝纸笺呈上:“陛下,真正的‘利剑’在此。”
皇帝展开纸笺,良久不语,忽而大笑:“传旨,各地粮仓均设‘民议亭’,凡购粮、赈灾之事,皆听百姓建言。”
他望向窗外金黄的稻田,对温南枝道:“卿可知朕为何破格提拔陆澈?因他在临清闸口之战后,竟让士兵将口粮分给百姓,自己啃了三日硬饼。”
温南枝想起那名喂孩童吃饭的士兵,会心一笑。
宴后,她与陆澈漫步太液池边,见池中倒映着北斗星芒,与岸边粮仓的灯火交相辉映。
陆澈忽然指着池心亭道:“听闻建文帝曾在此亭观星,如今倒成了百姓纳凉之处。”
“观星不如观民。”温南枝折下一支莲蓬,莲子饱满坚实,“你瞧,这才是天下最亮的‘星图’。”
陆澈接过莲蓬,剥开一颗莲子放入口中,清苦过后是回甘:“确实,比粟米饼更有滋味。”
暮色中,太液池传来漕工的夜歌,歌声里尽是“仓廪实、百姓安”的祈愿。
温南枝望着京城万家灯火,忽然明白——当朝廷的每一道政令都如莲子般清苦却有益民生,当每一处粮仓都成为百姓可依的“天枢”,便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她将尚方宝剑交给守库士兵,剑鞘上的龙纹已被磨得温润:“往后用这剑护好粮仓,比守宫门更要紧。”
士兵郑重接过,腰间的平安锁与船头那枚遥相呼应。
陆澈望着漫天星斗,忽然轻笑:“若右护法泉下有知,定会气疯——他穷尽一生找的‘天机’,竟在百姓的灶台边。”
温南枝亦笑,指尖抚过池边新刻的“民本”二字。
秋风掠过,带来阵阵稻谷香,那是比任何星图都更璀璨的“护民天枢”,是建文帝藏在湖底,最终由民心托起的治国真意。
晨光穿透太液池的薄雾,在“民本”二字的刻痕上跳跃。
温南枝望着守库士兵腰间晃动的平安锁,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铜铃轻响——那是新一批“民本粮”入仓的信号。
陆澈折下一枝金黄的稻穗,穗粒饱满得几乎坠地,他忽然低声道:“你听,这是天下粮仓的心跳声。”
湖畔的民议亭里,几个老叟正围坐讨论漕运新规,石桌上摆着刚蒸好的粟米糕。
温南枝走近时,听见其中一人拍着大腿:“去年这会儿还在啃树皮,如今能坐这儿议粮事,真是托了郡主的福!”
她笑着摆手,却被塞了一块米糕,咬下时,甜糯中混着新麦的香气,比任何宫廷点心都更暖人心。
酉时三刻,太液池畔的望粮阁上,皇帝展开最新的《赈粮奏报》,目光落在“百姓捐粮占三成”处,转头对温南枝道:“教联明白了,真正的治国之道,不在星象而在人心。”
说着,他抬手将案头的星象仪推至一旁,换上陆澈新绘的《民间粮路图》,图中用墨线勾勒出百姓自发开辟的“义粮小道”,如毛细血管般遍布天下。
暮色浸染京城时,温南枝与陆澈登上城墙。
远处的粮仓顶上升起炊烟,那是守仓士兵在为百姓熬制夜粥。
陆澈忽然指着星空失笑:“北斗七星在天枢处缺了一角,倒像被人咬了口的粟米饼。”
温南枝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见缺角处恰好对着临清闸口的方向,心中一动——那或许不是缺角,而是建文帝为后世留出的“民心缺口”,等着人用烟火人间填满。
秋风吹动城楼上的“民本”大旗,猎猎声响中,温南枝解下尚方宝剑,将其郑重地挂在望粮阁中。
剑鞘与阁中悬着的农耕图相互映照,龙纹与犁铧的纹路竟渐渐重合。
陆澈伸手拂过剑柄,忽然道:“以后若再有逆民心者,无需宝剑出鞘,百姓的粟米饼便能将其砸退。”
是夜,太液池的漕工夜歌里多了新的词句:“天枢非星亦非阁,是咱百姓米满箩。郡主船头金锁响,陆郎剑下奸佞落——”
歌声掠过粮仓,惊起一群衔着稻穗的麻雀,它们扑棱棱飞向星空,让那缺角的“天枢星”仿佛缀满了人间的灯火。
温南枝靠在城墙上,望着漫天星斗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终于彻底明白——建文帝穷尽一生寻找的“天机”,从来不是藏在湖底的星图,而是当百姓能安心在灶台前生火、在粮仓前笑谈时,那眼底泛起的光亮。
这光亮聚成星河,便是比任何北斗都更永恒的“天枢”,是永不落的护民之星。
陆澈忽然递来一块粟米饼,饼上还带着温热。
两人咬着饼,看月光漫过金黄的粮田,听远处的更夫敲着梆子走过街巷,报时声里混着“仓廪实,天下安”的余韵。
风卷过城墙下的“民议亭”,将老叟们的笑谈声也送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