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莲点点头,她接受这个理由很容易,因为她算是无脑信姜白的人,姜白说什么她都能信:“原来如此,不愧是小白姐姐。”
李明清虽然还有些疑惑,但他毕竟是个几岁的孩子,见姜白说得合情合理,便也没有再追问:“既然这种土豆有如此高的产量,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尽快推广种植?”
姜白点点头,但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拿出来的话,没法解释来源。”
陈莲见姜白神色犹豫,便主动凑近了一些,压低了声音说道:“小白姐姐,其实我觉得,与其纠结于种子来源的问题,不如从现有的资源入手,给它一个合理的解释。”
姜白闻言,眼睛微微一亮,抬起头看向陈莲:“你的意思是?”
陈莲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平城虽然地处偏远,但也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我们可以说这些土豆种子是从一些行商或者游牧民那里偶然得来的。毕竟,西北一带常有商队往来,带一些稀有的作物品种并不罕见。”
姜白听完,心中一动,觉得这个思路确实可行。她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有道理,或许我们可以编造一个故事,就说这些种子是某个舶来商人带来的,但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大规模推广,只有少量流传到我们手里。”
姜叶也在一旁附和道:“这个解释确实合理。舶来商人在平城本就常见,他们带的东西五花八门,谁也不会去细究土豆种子的来源。况且,平城百姓对城主一向信任,只要我们说得合情合理,他们自然会相信。”
李明清也兴奋地插话道:“对呀对呀!姜姐姐,我们还可以说这些种子是因为适应了平城的土壤和气候,所以才表现出如此高的产量。这样一来,既解释了种子的来历,也让大家对种植这些土豆充满信心。”
姜白听完几人的建议,心中的困扰终于有所缓解。她微笑道:“看来,是我之前钻牛角尖了。既然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操作。”
陈莲见姜白采纳了自己的建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白姐姐,我们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总能解决的。”
姜叶也点头道:“是啊,姐姐,你不必一个人扛着。我们虽然能力有限,但都会尽力帮助你。”
姜白心中一阵暖意,这几个都是好孩子:“谢谢你们的支持,接下来的事情还需要大家多多配合哟。”
李明清举起拳头,干劲十足地说道:“姐姐,你放心,我一定会全力配合!我们一定要让平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
早膳结束后,姜白的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她决定明天一早去找段景,向他汇报自己的“发现”。段景头脑灵活,心思缜密,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事情就会顺利许多。
第二天一早,姜白便来到段景的书房。段景正在翻阅一本兵书,见姜白进来,便放下书,满眼欣喜,笑着问道:“姜白,这么早来找我,可是有要事?”
姜白脚步稍微顿了顿,然后再装作没看见似的进来:“军师,我昨日在城外试验田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土豆品种,很有可能就是我说的那种多倍体。这种土豆的生长速度比一般土豆快很多,且植株健壮,我怀疑它的产量会比普通土豆高得多。”
段景闻言,没想到事情这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哦?真的?那些苗在哪里?”
姜白指了指外面:“我带了一些样本种在了那里,想请军师一同前往试验田看看。”
段景站起身,拍了拍衣袖:“好,我这就随姜白你去看看。”
两人来到试验田,姜白指着那片被遮盖的角落说道:“就是这里。我昨天发现这些土豆苗时,觉得它们与寻常土豆苗有所不同,便移植到这里进行观察。”
段景蹲下身,仔细观察了那些土豆苗,果然发现它们的叶片更加厚实,植株也更加粗壮。他点点头,赞许地说道:“姜白眼力独到,这些土豆苗确实不同凡响。若是真能高产,那可是平城百姓的福气啊。”
姜白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这事还需要保密,毕竟我们还不确定这些土豆是否真的高产。若是过早传出去,恐怕会引发不必要的议论。”
段景点点头,神色严肃:“姜大人考虑得周到。此事我会保密,待土豆成熟后再做定夺。”
接下来的几天,姜白和段景每天都来到试验田,观察四倍体土豆苗的生长情况。姜白偷偷用异能加速土豆的生长,但每次都只是微调,确保土豆苗的生长速度看起来依旧在正常范围内。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姜白和段景来到试验田时,发现土豆苗已经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姜白心中一喜,知道土豆的块茎已经开始形成。她蹲下身,轻轻扒开土壤,果然看到一个个硕大的土豆正在地下茁壮成长。
“军师,你看!”姜白指着那些土豆,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段景也蹲下身,仔细查看后,努力装作惊讶的表情:“这些土豆的个头确实比普通土豆大得多。姜白这次你可是做了大好事了!”
姜白谦逊地笑了笑:“这都是巧合,我只是恰好发现了这些土豆苗。若是真能推广种植,平城的粮食危机就有望解决了。”
姜白立刻召集了几个心腹官员,将提前准备好的“故事”告诉了他们。她提到,这些土豆种子是从一位舶来商人那里偶然获得的,商人说这种土豆耐寒耐旱,适合在西北地区种植。经过试验田的观察,发现这些土豆确实表现出了极高的产量,因此决定推广种植。
官员们听完后,纷纷表示赞同。他们早就听说舶来商队带过许多奇特的作物,对这些种子的来历并不怀疑。再加上姜白平日里的威信,大家很快接受了这个解释,并开始全力配合推广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姜白开始在城内宣传这种“新土豆”。她召集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向他们详细讲解了这些土豆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她还安排人在城内的布告栏上张贴告示,向百姓宣传新土豆的优势。
为了让百姓更加信服,姜白还特意安排了几次公开活动。她带领众人前往试验田,向他们展示四倍体土豆的生长情况。百姓们看到那些枝叶繁茂、根系发达的土豆苗,纷纷赞叹不已。有些人甚至主动询问是否可以在自家的地里试种。
姜白见百姓们对新土豆充满热情,心中也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只要这些土豆顺利推广,平城的粮食危机就能得到缓解。
段景站起身,神情郑重:“姜大人,此事非同小可。我请求将这种土豆推广到全城。”
姜白点点头:“好,不过在此之前,我想先对这些土豆进行一次详细的分析,确保它们适合推广。”
段景赞同道:“姜大人考虑得周全,我会安排专人协助你的。但是大人,有个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想想,这个土豆需不需要献上去。”
姜白听到段景提到“献给圣人”,眉头微微一皱,心中迅速权衡利弊。她深知,若是将这种高产的土豆献给朝廷,必然会引起圣人的重视。
朝廷的官僚体系复杂,一旦土豆被纳入朝廷的管控范围,推广的速度和范围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因为某些官员的私心而延误时机,就跟白糖一样,现在他们手里根本没有白糖的份额,完全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她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军师,此事确实需要慎重考虑。土豆的推广关系到平城百姓的生计,若是贸然献给朝廷,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不如我们先在平城范围内推广,待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向朝廷禀报。这样既能确保百姓的利益,也能避免朝廷的过度干预。”
段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姜大人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朝廷的态度。若是朝廷得知我们私自推广新作物,恐怕会有所不满。”
“那就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姜白眼眸微眯。
“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段景微微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大人的意思是……”
姜白轻轻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没错。朝廷最近不是一直在关注贸易问题吗?否则钱家不至于覆灭的这么快,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到别处。
比如,我们可以放出消息,说舶来商队带来了一种新的物种,据说价值连城,甚至可能影响到朝廷的税收。这样一来,朝廷的目光自然会从土豆上移开,转而关注这些‘更重要’的事情。”
段景听完,不禁抚掌笑道:“妙计!如此一来,我们既能顺利推广土豆,又不会引起朝廷的过度关注。不过,大人,这消息该如何放出?若是处理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
姜白胸有成竹地说道:“你看这个东西。”
“什么?”段景凑近来看,看不懂姜白手中那个洁白软绵的花朵。
姜白拿的就是棉花,这个朝代还没有的东西。
姜白将手中的棉花轻轻递给段景,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是棉花,一种可以用来制作衣物的植物。它的纤维柔软、保暖,比我们现在使用的麻布和丝绸更加实用,而且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这种作物同样适合在北方各地区种植。”
段景接过棉花,仔细端详了一番,眼中逐渐露出惊讶之色:“大人,这棉花……当真如此神奇?”
姜白点头:“没错。棉花的产量高,且种植周期短,若是推广开来,不仅能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还能为平城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段景沉思片刻,随即露出赞许的笑容:“大人果然深谋远虑。若是我们将棉花的消息放出去,朝廷的注意力必然会从土豆上转移。毕竟,棉花的价值显而易见,而且与贸易和税收直接相关,朝廷一定会对此高度重视,这可比未知产量的土豆更重要啊。”
姜白微微一笑:“正是如此。我们可以先放出消息,说舶来商队带来了一种名为‘棉花’的神奇作物,其纤维可以制作出比丝绸更柔软、比麻布更保暖的衣物。让将军直接献给圣人,还是让圣人认为和我的关系恶劣。”
段景点头赞同:“大人此计甚妙。不过,我们还需要小心行事,不能让朝廷察觉到我们的真实意图。”
姜白满意地点头:“有军师相助,我就放心了。接下来,我们分头行动。你负责棉花,我则继续推进土豆的推广工作。”
段景点头赞同:“大人果然深谋远虑。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朝廷的耳目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露出马脚。我会安排人手暗中监视城中的动向,确保万无一失。”
姜白微微一笑:“有军师相助,我就放心了。接下来,我们全力推进土豆的推广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百姓们看到成效。”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白在段景的协助下,对四倍体土豆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和分析。
段岳按照姜白的指示,迅速将棉花样品整理妥当,并着一条棉被和一件棉袄派出一队精干的信使,快马加鞭将棉花送往京城。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特意附上了一封详细的奏折,详细描述了棉花的特性、种植方法以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
信使日夜兼程,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京城。棉花被呈递到圣人面前,圣人对此物颇感新奇,立即召集了几位重臣商议。朝堂上,大臣们对棉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位老臣抚摸着棉花的纤维,赞叹道:“此物柔软如云,保暖如裘,若是能推广开来,百姓的穿衣问题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