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大学的新闻学院在肯特岗,顾航很快在附近找了间酒店办理了入住。
每天一大早,他会去新闻学院旁的咖啡店,点上一杯咖啡,等着白曦抱着书匆匆经过。
咖啡店靠街道的那一面是整面的落地玻璃,每天到了八点半,就能看见白曦抱着一摞书,急匆匆的从落地窗前经过。
她看起来比在夏城还要更努力刻苦,走在路上,还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的。
顾航一直在酝酿着两个人的重逢,他在等着白曦某一天走进咖啡店,在前台点单的时候,他会悄悄的绕到她的身后。
等白曦不经意转身时,他会笑着和她说,这位年轻的女士,真幸运能够在这里遇见你,我有荣幸请你喝杯咖啡吗?
怀着这样的想法,在咖啡店等了一周之后,终于等来了这样的机会。
那应该是个考试周,每天顾航都能看见白曦形色匆匆,打着哈欠的从落地窗前经过。
这一天,他刚到咖啡店没多久,白曦也进来了,她打着哈欠,眼下是一片乌青,应该是熬夜复习,需要来买杯咖啡提提神。
顾航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他缓缓的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拄着拐杖走了几步,想了想,又把拐杖放回了桌边。
这间咖啡厅是个沿街的三开间结构,唯一的出入口在第一间店面点单台的位置,顾航坐的位置在第三间靠窗的地方。
顾航需要穿过七七八八的桌椅才能走到白曦的面前。
朝思暮想的人,就在他的面前,顾航把拐杖靠在桌边,深吸了一口气,再慢慢的吐出来,理了理自己的衣服,把褶皱的地方全部抚平,接着朝思念的人的背影走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背着书包,约莫只有三四年级的小男孩,从卫生间跑了出来,他应该是想要穿过走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跑的很急,路过顾航身边的时候把顾航撞倒在了地上。
倒在地上的时候,顾航听到自己的小腿骨发出了“咔擦”的声音。
他很快就倒地不起了,附近位置上孩子的妈妈惊慌失措的跑了过来。不断的用英文询问他怎么样了。
顾航感觉自己可能是之前小腿骨骨折的地方又二次骨折了。锥心的疼痛让他瞬间就大汗淋漓。他顾不上腿疼,第一反应是看向白曦的方向,好在白曦并没有发现他。
白曦的身旁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小麦色的肤色,长袖长裤仍是盖不住他健硕的身材,蓬勃的胸肌呼之欲出。那个男生不停的在白曦身边叽叽喳喳的说着些什么,白曦没什么反应。
旁边的孩子妈妈见顾航一直不说话,想要叫服务员过来帮忙把顾航先扶起来。
顾航浑身直冒冷汗,但是忍住剧痛制止了孩子妈妈。
他看向对面的落地窗,落地窗映出了他现在的样子。
一个面色煞白,骨瘦如柴的男人正在看着他,这个男人因为常年呆在医院里见不到日光,肤色是病态的苍白,眼窝深陷,双目无神,脸颊上一丝肉都没有,与其说是人,更像个行走的骷髅架子。
他怎么没发现自己的样子这么骇人呢?
他几乎是马上就想到了医生和他说的话,虽然他目前身体状况稳定了,也恢复了行走的能力,但因为季一宁给他用的药物已经损害了他的神经系统。
所以没有哪个医生敢和他打包票,能确定他彻底痊愈了。
余生的每一天,他都要与药物相伴,也要警惕随时可能出现任何器官的衰竭或者停摆,甚至是他这副躯壳,也因为在病床上瘫痪了许久,犹如新生儿一般的脆弱,要小心翼翼,万分呵护。
他没听劝,一个人跑来了新加坡,结果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轻轻的撞了他一下,他就骨折了。
就他这个样子,今后还能给白曦未来吗?
小朋友知道自己闯祸了,蹲在顾航的旁边泪眼汪汪的,孩子妈妈受到顾航的制止,一时间大气都不敢出。
顾航忍者剧痛,看着白曦拿到了咖啡,和那个男生并排着走了出去,从他面前的落地窗前路过,走远,终于疼的受不住,晕了过去。
醒来时就在医院里了,顾航拒绝了孩子妈妈的赔偿,然后打电话给袁山,人生第一次使用钞能力,包机由袁山陪同着回去了。
来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打了个大胜仗,战胜了人体的极限,终于又走到了白曦的面前。
回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一只落败的公鸡,狼狈的,仓惶逃跑似的,远离了那个有希望,有未来的地方。
收回思绪,看着眼前沉睡的人,那滴泪已经从眼角滑进发丝间,消失不见了,但是一路的泪痕,证明了它存在的痕迹,“我以为你会留在那里,我以为你能过的很幸福。”顾航喃喃自语。
顾航一直坐在她的床边,陪着她,到白曦的呼吸渐渐平稳,没有再出现任何呕吐的迹象,他把一切都恢复原位,又不放心的替她掖了掖被角,关了灯,拿上靠在门边的雨伞,静悄悄的退了出去。
当天晚上,顾航就因为淋了雨感冒了,接着感冒又引起了哮喘发作,而且本来就因为阴天下雨,疼痛的骨折旧患,也加倍的折磨起他来。
这段时间,毫不夸张的说,他几乎是把药当饭吃,袁山还要每天给他针灸,这几天哮喘才被平稳下来。
要不是袁山去为他找姜阿庆取雷公藤药酒缓解他的骨骼疼痛,后面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白曦一直坐在电脑前
不管雨伞把那个人的脸挡的再严实,白曦都能认出,那人就是顾航。
她痛哭了许久,太好了,顾航还活着,他没有沉睡在那片海底,他还活着。
哭过之后,人慢慢恢复了平静,白曦又陷入了迷思,六年了,为什么顾航要躲着自己,这六年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白曦再也坐不住了。
以往,为了跟踪报道一条新闻,她可以耐心的耗费数月。也正是因为她能稳的住,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报道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她才会在两年内做出那么多出色的报道。
但是这一次,她一刻都等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