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除了生死,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将他们阻隔分离。
这边白曦的心潮跌宕起伏,那边,顾航也不逞多让。
他一言不发的坐在那,完全忽略了袁山在他眼前转来转去,絮絮叨叨。
他是个懦弱的人,白曦比她勇敢,如果没有白曦这么坚定的朝他飞奔而来,他这一辈子都只会躲在她不知道的角落里靠着回味他们的过往,靠着偷偷窥视她的生活,就这么过下去了。
但是现在,白曦打破了他设置的这面墙,他又该如何抉择呢?
毫无疑问,在这六年里,白曦早已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蕴含巨大能量的人。
但他呢?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反而还在后、倒退。
他真的很想跟随自己的内心,不管不顾,只要两个人能在一起就好。但那样对白曦太残忍了,难道要让她再体会一次失去自己的痛苦吗?
袁山说的正起劲,但一直没有得到回应,转头一看顾航,他眉头紧锁,正在那思考着什么。
一看顾航这副样子,袁山就知道,他肯定又在胡思乱想了。
那场事故,不光对顾航的身体带来了灭顶之灾,对他的精神也是巨大的摧残。叫它创伤后遗症吧!不太准确,但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刚出院的时候,他需要借助一根拐杖才能正常行走。后来,身体恢复的越来越好,不生病的时候,他已经能跑能跳了。
但是,他的精神上的拐杖却再也摆不脱了。
他给自己设了太多的限制,总觉得自己现在是个废物,靠药物续命,觉得自己这个样子一定会成为白曦的累赘,会耽误她的幸福。
袁山其实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不就是一段感情吗?以前白曦压根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活着他这号人,他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顾虑,袁山觉得无可厚非,毕竟人家姑娘已经展开了自己的新生活了,他一个旧人,不跟着瞎掺和是对的。
但现在,人家姑娘显然也是对他念念不忘了这么多年,瞅瞅她昨晚那个吓人的阵仗,要死要活的。呵斥她的时候,袁山心里都觉得,自己真该死啊!这么作践一个小姑娘的真心。
现在,不论顾航之前的打算是怎么样,今天两个人就是这么猝不及防的见面了。但都走到这一步了,顾航又开始陷入那一套,现在的他不能给白曦带来幸福,在这种自卑漩涡之中又无法自拔了。
那么作为老大哥,他很有必要好好开导开导这个弟弟。
“你们既然现在彼此心里都有对方,那就在一起呗,大不了在一起之后,白曦真的受不了你了,你就被她甩了呗!你难过一时,或者难过一辈子都行,至少你们两个现在开心了不是。”袁山说完,看了眼顾航,看到他有在认真听自己说话,就接着说下去,“又或者你突然发病离开这个人世了,白曦大不了难过一阵子,或者难过几年,总有重新出发的一天,到时候再开始下一段感情呗!多大的事啊!值得你这么深思熟虑,千想万想的!”
顾航沉默着。
袁山也不知道他的话顾航能听进去多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也没指望就靠着这么几句话就能让小老弟茅塞顿开,醍醐灌顶。
左右这是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到底该如何处置,也是他们两个人的事,他一个路人甲就别跟着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该好好运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保住顾航那条小命,让他能活得更长久,否则其他都是百搭。
想到这里,袁大圣手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真是沉重极了,立刻生出了一股子的紧迫感,也不管这头的顾航多忧郁,多惆怅,拽过他,把他按住就开始给他施针。不多一会儿,顾航就被他扎成了一个刺猬,他这才心满意足的擦了擦额头的汗,轻松的吹了声口哨。
袁山的话很有道理,但顾航做不到。
那天晚上,他在藤椅上枯坐了一晚,回忆了他和白曦在一起的每一个点滴时刻,但还是没有勇气迈出走向白曦的那一步。
爱一个人,就想照顾她,呵护她,想她能过的更好,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
现在的自己还有这个能力做到吗?
经过周末两天的休整,大家都精神饱满的回到了工作岗位,迎接干劲满满的新一周的。
这一周,每天放学了。白曦都会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的贴到顾航那里,虽然每次都吃了个闭门羹。顾航永远紧锁房门,她连他的面都见不到。但白曦一点都不气馁,就赖在那,和老外们越来越熟。
不知道是顾航交代的,还是老外们自发的,每天晚上白曦要回学校的时候,总会碰上有人有什么东西落在爱心食堂了,然后两三个人和白曦一起结伴而行,她倒是从来没有落单过。
白曦向老外们求证,大家顾左右而言其他,白曦心里也就有点数了,但并不拆穿。每天热衷于去吊脚楼报道,就像打卡一样准时。
工作上倒是进行的非常顺利。
虽然自己目前感情方面,用白曦自己的看法是有些棘手。但她一向公私分明,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影响了工作。周一学生们返校后,她就给姜小玲送了一本绘本。也是她上一趟去镇子上买文具的时候一起买的,除了分给孩子们的书籍和文具,她还在手里留了几份,就是打算有什么需要奖励孩子们的时刻用的。
这个漫画家的人生经历非常的励志,在五十五岁和丈夫离了婚,一度穷困潦倒到连房租都付不起,但她从小绘画天赋卓越,生活再困难,她都一直坚持着绘画创作,终于在她六十岁的高龄,她的多本儿童绘本被出版,她也获得了精神物质的双丰收。
买书的时候,白曦都是随机挑选的,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内容,她就拿上几本,这本也是看画风很适合孩子才拿的。
从姜小玲家里家访回来后,她觉得这本书简直是为姜小玲量身打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