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赵王那边有什么说法不成?”郑淑妃突然想到了什么。
“不知是谁散播的消息。”崔氏神色凝重。
虽然没有明说是谁散布谣言,但既然是赵王李福与郢国公之女结亲,显然背后有郢国公的支持。
殿中监察官郢国公宇文士及,尽管身体虚弱经常卧床休养,但他若出手干预政事,恐怕没人敢轻视。
“殿下!”崔氏忽然抬头望向苏蝉儿:
“要不我们……”
“打住,有些话,不能说!”
……
夜晚时分,酒醉的李承乾被辇车送回东宫。
刚踏入承恩殿落座,一张湿帕子覆上面庞,让他瞬间清醒了许多。
耳边似乎响起了苏蝉儿的话音,提到郑仁泰的名字让李承乾恢复了些许精神。
灯光下,容颜清丽的苏蝉儿就在眼前,李承乾不由得问道:“爱妃刚才说什么?”
“臣妾已奏请陛下批准东宫迎娶左卫中郎将、宿松县公郑仁泰第三女作为太子嫔。”苏蝉儿说完这一番话,只见李承乾眨了眨眼,立刻彻底醒了过来:“你说谁,左卫中郎将郑仁泰的女儿……等等,不是说要挑太子良悌的吗?”
“机不可失。”苏蝉儿眼中闪烁着温柔的笑容,接着说道:“关于此事,宿松县公夫人已经答应下来了。”
“不对啊,夫人的同意还不够,得宿松县公自己同意才行!”李承乾轻轻摇头,深呼吸一口气,盯着近在眼前的苏蝉儿说道:“即便宿松县公自己应允了,父皇那里未必会同意。他是左卫中郎将嘛。”
南衙十六卫表面上平等无差,但实际上千牛卫中郎将和金吾卫中郎将的地位要略高一筹。
因为千牛卫与金吾卫通常是守护于皇帝身边或驻守京师,这是其他诸卫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出身于这些卫所成为千牛卫的一员,是很多年轻子弟梦寐以求的目标;次之,则会选择金吾卫入仕途。
至于其余十四卫,例如左卫右卫,主要由关中良家子担任,并且以战斗力量强大闻名遐迩。
即便如左右骁卫这样能对抗突厥骑兵的强悍部队,或者常年驻扎边疆的左右领军卫,在某些方面也难以与左右卫相提并论。
尤其左右卫最受皇帝信赖,大唐最精良的兵刃装备总是优先供应给他们。
每逢数十万大军出征,左右卫永远处于中央主力地位。
因此,郑仁泰这样的左卫中郎将,其女怎么可能成为东宫太子嫔?
若为太子侧妃尚可理解,但若为太子嫔,等于让左卫中郎将郑仁泰与东宫紧密相连,这显然是皇帝不会允许的。
……
洛阳,紫微宫。
李世民望着墙上挂着的高句丽地图,但心思却完全不在那儿。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郑仁泰乃左卫中郎将,掌管着数以千计的军队,岂能与东宫结亲。”房玄龄跽坐在长孙无忌身后,对于东宫提出的迎娶郑家女一事表示强烈反对。
“不过是一名中郎将罢了,调任左右威卫、左右武卫或左右屯卫皆可行。”长孙无忌正视着皇帝说道:“陛下,此事毕竟是太子妃所提,倘若否决,恐怕会引起人心不稳。”
李世民的目光愈发沉重。犹豫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件事出自太子妃之口。
若是太子或是其他东宫臣子所请,李世民早就一口否决,但对于太子妃,则另有考虑。
毕竟这是已经给他诞下两个孙儿,而且很快还要迎来第三个的太子妃。
只要太子妃不动,那么一切风平浪静;可一旦太子妃有所行动,就是在明确表示对她婆婆去年的行为不满。
如果是李承乾表露不满,李世民可以直接出手制止,但苏蝉儿这样做,会让人觉得是皇帝错了。
逼得东宫太子妃不得不亲自出面自保。
这一点,却是李世民之前从未预料过的局面。
“即使郑仁泰离开左卫,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依旧存在,无法全部撤换掉吧。”
房玄龄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他没有明说当年八百兵马助皇帝成就大业的故事,担心同样情况发生在太子身上。
“那就把这些人都调离左卫,有什么问题?”长孙无忌立即反驳道。
这番对话让房玄龄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何对方如此坚定支持太子一方。
“好了。”
李世民急忙拦住了他们二人。
这种话题只会越聊越远。
扯皮多了,就没意思了。
他望向高士廉,询问道:“舅舅,你怎么看?”
高士廉先看了眼房玄龄:“想起当年皇后娘娘替陛下遍寻贤妻之举,如今太子妃也是为了开枝散叶,实属难得。”
这句话可就有些让人捉摸不透了。
为什么?
太子妃仅仅只是个太子妃而已!
跟皇后比?
想说明什么呢?
“不错,家门得贤妻,则门户常兴。”
然而李世民却点了点头。
“太子妃不仅聪慧还能够约束太子,将来未必不能引导天下女子。既然她难得请求一次,朕何乐而不为呢。”
“陛下!”房玄龄欲言又止。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停下,王德从一侧走来呈上一本奏折。
打开一看,房玄龄的脸色瞬间难看起来:“陛下……”
“己酉日,太微星象有异,”李世民感叹道:“这是前两天送来的报告,新任太史令薛颐上书建议‘不可封禅泰山’。”
众大臣听闻,纷纷拜倒不起,只有褚遂良继续记录着这一切。
“天象变动加之泽州疫情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拒绝太子妃所请,必将引起众人对太子产生怨恨。”帝王的话语令群臣神色骤变,
尤其是房玄龄,更是惊恐万分。
尽管这些年里隐晦地表露过废太子之意图,但绝非此时此刻。
而且自从去年以来,太子表现出许多积极转变,甚至反制了一些针对东宫的举措,甚至连吴王府也因此受挫。
此时如若显露出罢黜太子的态度,反而会使事情变得复杂。
“好吧,就准许太子纳郑氏女为太子良娣,但是太子嫔之位则不宜轻赐。”帝王最后做出决定,也让房玄龄稍微松了口气。
“另外”,他又补充道:“晋升左卫中郎将郑仁泰为左金吾卫将军,如此处置。”
“遵命!”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相视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宽慰。
从左卫中郎将升至左金吾卫将军,名义上升官晋爵,实际上却是将此人置于眼皮底下严密监视之中,彻底架空其权力。
太子良娣之父,参与表面工作可以理解,至于插手实际政务,就变得困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