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长孙无忌随着众人离开,旋即又静悄悄地回到了乾阳殿。
“你自己看看吧。”
皇帝递给他一份密报。
长孙无忌展开一看,眉间不禁微微一动。
太子妃访问了魏相的府邸,并会见了郑国公夫人及其次女。
“太子妃是决意要为太子纳一个嫔妾了吗?”、
长孙无忌脸色有些不悦。
“哈哈!”
李世民摆手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如此吧。舅舅的话的确在理,太子妃主动为太子延展子嗣,朕也无法阻拦。而且我觉得,她有点像观音婢。”
“陛下!”
长孙无忌很明显还有话说。
“我以前从没想过太子妃能管束住太子,但你明白,女人就像水一般温柔,尤其是在她有了三个孩子之后,更加不会放任她的丈夫胡来。然而,如果逼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
李世民自然明白,苏蝉儿此举背后的用意。
“可是陛下年初就开始放宽对太子的约束了啊。”
长孙无忌皱起眉头说道。
“太子妃也是年初开始为承乾物色嫔妃的。”
皇帝抬眼望着殿外:“有太子妃在一旁提醒,不论现在还是将来,承乾行事都更慎重几分。再说,太子妃颇有皇后之风,相比之下……”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
这话说的自然是李恪。
长孙无忌很清楚,两相对比之下,李承乾优秀了太多!
……
黑暗中,李承乾静静地坐着。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茂迅速走进来,将一份文书放到李承乾面前:“恭喜殿下,宿松县公府的婚事,陛下已经应允了。”
“嗯!”
李承乾点了点头,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随后招收让他下去。
虽然不解,李茂仍然恭敬退下。
黑暗再次包围李承乾,他猛地抬手,重重拍在案几上。
“砰”的一声响,李承乾脸上满是激动之情。
左金吾卫将军被架空,李承乾并不在意。
他知道一旦高句丽开战,皇帝绝不会让郑仁泰留在长安,
三箭定天山,虽然说的是后来的薛仁贵,可当时的大军统帅正是郑仁泰。
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
还有左金吾卫将军苏培元。
这次,苏蝉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
吴王宅内书房中,烛光摇曳,李恪的声音愤怒却又压抑:“右卫中郎将郑仁泰的女儿,父亲难道就不担心吗?万一皇兄将来心起意动,直接命令郑仁泰带兵攻破玄武门,父亲该如何应对?”
“殿下请仔细看。”
二十七岁,身穿深绿官袍、面形瘦削、双眼狭长的柴五洲推了一纸文件过来,淡淡说道:“郑仁泰已调任左金吾卫将军,即便在长安,顶多也只能指挥两百亲兵而已。”
郑仁泰的女儿进入东宫后,许多与他同辈的人都会自然认为,皇帝是将太子及其追随者彻底绑定。
得到他们支持,太子的地位会愈加稳固。
“他们再怎么支持太子,难道还能超过对陛下的忠诚吗?”
“据臣所知,星象异常加上泽州瘟疫,已经让陛下感到心烦意乱。此刻太子纳妃,正好能够缓解一下朝中紧张气氛,也能让众大臣轻松一些。”
“冲喜?”
李恪惊讶地看着柴五洲。
“臣确实觉得陛下有此意图。”
柴五洲分析利弊。
确实有一些自身对于朝堂的感悟在里面。
不得不说。
他确实有能力!
李恪微怔随即面色逐渐舒缓他朝柴五洲说道:“我有错。”
“关于长安的事就是如此。”
柴五洲神色庄重。
“如今对陛下来说,皇族和睦至关重要。因此,殿下最近需对太子多加敬重,以免让陛下为这些琐事烦心。”
“表兄言之有理。”
李世民不希望看到自相残杀。
这是他心里的一根刺!
“对殿下而言,目前最为重要的有三件事。”柴
五洲凝视着李恪:“首先是继续建造龙门石窟,并且要动员更多皇族公主共同出资和供奉,以祈求文德皇后在天之灵的庇佑,同时借此机会进一步拉拢他们,尤其是晋王。”
自从被皇帝严厉训斥后,李恪逐渐学会了隐忍,将不悦之情藏于心底,没有让柴五洲察觉。
“其次是《括地志》的事情,《括地志》是殿下的根基所在,此事暂时无需太过担忧,苏司马那边掌控全局。”
说到此处,李恪的表情逐渐变得温和。
“最后一件,则是修编《后汉书》的工作。”
柴五洲轻声叹息。
“坦白说,在这三件事中,《后汉书》才是最关键的一环。如果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那么殿下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将远超太子。”
“嗯!”
作为史书,《后汉书》的意义远远大于本质上只是一部地理专着的《括地志》。
后者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各县的沿革、地望等信息以及部分传说和历史事件,若非如此,它便无人问津了。
“近来赵国公非常关心龙门石窟项目,按照司马的意思,下月就可以找他商谈修编《后汉书》的具体事宜了。”
讲到这里,柴五洲整个人显得轻松了不少。
“不行。”李恪突然摇头,抬起头直视对方说:“我们必须加快《后汉书》的进度。就定在这个月吧,最好是明天请舅舅向父皇提起曹王之事,随后立即开始《后汉书》的编写。”
“可是我们手底下的人还不够齐整呀?”
柴五洲一脸疑惑。
按苏勖最初的设想,本应是六月得皇帝许可,七月着手集结人马做准备,八月时从《括地志》那里调动部分力量过来协助,这样才能迅速推进计划。
如果年底全力以赴的话,甚至有可能在除夕夜呈上完成的《后汉书》,上元节那天再递送《括地志》,这样吴王府就能一下子赢得比太子更高的威望。
“殿下,这样安排下来,《括地志》的完成度就会受到影响了。”柴五洲神情严肃。
“无非是除夕献《后汉书》,元宵贡《括地志》罢了。”
李恪平静地摇头:“本王心里有数。”
“那我就立刻去找苏司马商量,然后一起去拜见赵国公。”
虽然柴五洲与长孙无忌并无血缘之亲,但由于他们的父亲都是秦王府中的关键人物,彼此间关系不错;
更重要的是,一方娶了皇上的妹妹,另一方则是把妹妹嫁给了皇上,因此实际上他们之间存在深厚的亲属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