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寻摸不见陈安身影,便叫一亲卫下马,藏与芦苇丛中接应,其余人等则在矮坡上等待。
能猜到陈安是潜水过河,但是赵林盯着河面,一直不见他露头换气,心中不免忐忑,生怕陈安溺水而亡。
见对岸数百士卒就在河边,又怕陈安换气之时,被敌军发现。到时河中无遮无拦,若以弓弩攒射,陈安之命休矣。
不知等了多久,赵林已耐不住性子,下马于矮坡踱步,忽见亲卫携一赤身少年归来。
那少年正是陈安,他喘着粗气,抱拳曰:“主人,陈安过河登岸,于林中探查,只见约莫千余士卒,多有旗帜,不见大军。”
赵林闻言,顾不得夸赞其功,急问曰:“果真不见大军?可曾见得领兵之人?”
陈安摇头道:“不曾见得何人领兵。”
赵林闻言,眉头紧皱,忽灵光一闪,惊道:“莫非疑兵?”
急引亲卫回阵,叫斥候传讯与四方友军,又命副将领兵跟踪敌军,若有敌情,速遣人来报,自领亲卫数十骑归大营。
及回大营,却不入辕门,只叫亲卫去寻赵贺,尽起营中骑兵约莫七百骑,率军往北赶去。
赵林心中有猜测。
中留城破少兵,粮草辎重亦为数不多,何故?
武宣城杨历为何作疑兵之举?
排除所有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无论多么不可思议,就是真相!
杨历恐怕早已得知赵云领兵来攻郁林郡,并且知晓赵家叔侄连克六城,已逼近武宣城。
是以很有可能早早便将中留粮草辎重,守城士卒搬至武宣城中。
三日前象州四门打开,两万余人分兵出动,必是叫其斥候探得消息,被杨历识破了分兵之计,遂故作疑兵,引赵林沿河抵御,防其过河,却暗中率军攻象州,进而威胁武安、潭水,断赵林后路。
赵林思忖至此,恐退路有失,心急如焚,急率骑营不惜马力,星夜回军象州。
疾行一日夜,于次日天明时分,赵林方才叫停马休憩,士卒吃用干粮,放马嚼食野草。
半个时辰后,早先放出的斥候来报,言象州城外不见大军。
赵林闻言,疑窦重重,却是不知那杨历究竟作何打算。
然骑营已然回返,便不急进兵,只等人马休憩完毕,方才率军缓行,直至象州城下。
至城下,见大门紧闭,赵林策马出阵细细打量,见没有战斗过的迹象,遂去叫门。
方才报了名号,却见城上守军言道:“谢将军领兵出城,追杀敌军去也。”
赵林闻言大惊,急问敌军打的甚么旗号,有兵几何,谢旌追去何方。
守军据实相告,言道:“昨日有大军自南方而来,打杨字旗号,约有数千之众。谢将军见敌军皆为步卒,便率精骑出阵,杀败敌军,向东掩杀而去,叫我等步卒谨守城池,待谢将军归。”
赵林闻言,急引兵向东而去。
象州西邻潭水河,东面确有一山,名曰大瑶山。
此山地势复杂,山脉连绵,小路繁杂,草木茂盛。
若以兵家看来,此山处处险要,遍地皆是伏兵妙处!
谢旌只有五百骑兵,却去追数千步卒,若是进了此山,马无空间冲刺迂回,两侧又有山脉便于设伏,别说五百,便是五千骑兵,若被堵住两头,敌在高处以乱石砸下,再以弓弩攒射,亦绝无活路!
赵林暗恨谢旌不听嘱托,又心疼那五百精骑,急率军赶路,却也谨慎异常,多散斥候往来打探。
这杨历虽名声不显,却是个人物,先是疑兵调动赵林大部往南,却又暗中袭击象州。
许是知晓刘备军精锐,不去攻城,却诈败引谢旌入山周旋,欲借地利,围杀谢旌,再行攻城。
及至山脚,斥候来报,言发现大队人马踪迹,奔左侧小路而走。
赵林不知大瑶山详情,心知若是进山,必失地利,却不能不救那五百精骑。
赵云大军两万余,战兵不足一万五,骑兵更只有两千余。
谢旌所率五百精骑,可是四分之一的骑兵战力!如何能不救!
赵林只能多散斥候,率军入左侧小路。
山路难行,小路只容一人独骑,七百余骑排成一条长蛇,顺小路蜿蜒而行。
又行了三五里,左右两侧密林已换成了山崖,此处之险,若有伏兵在此,即便七百余骑皆是项羽复生,恐也无活路。
赵林心惊胆战,硬着头皮领军复行三五里,忽见前方山峦间有一谷口,急叫斥候前去探查,自引军缓行。
须臾,斥候回转来报,谷口之后,有左右两条路,左路为上山小道,右路略宽,绕山腰不知通往何处,此地多山石,不见行军踪迹。
赵林闻言,领兵至谷口,打量左右两条路,思忖道:“谢旌跟随周瑜数年,又得我教授兵略,应当不至于蠢到率骑兵走小路上山。”
遂引军走右路,绕山腰而行。
此路虽略宽,却也只容两骑并行。
左侧为陡坡高山,右侧为山崖,虽是缓坡,却多植被碎石,若是跌落,恐有骨断筋折之危。
赵林等人谨慎前行七八里,沿着山路转而向山下行进,又遇一岔路。
斥候来报,右侧为小路,马不能行,前行为大路,不知通往何处。
赵林一路追踪至此,多见险要之地,只恨不得亲手斩了谢旌,却也只能强忍怒气,叫斥候登高打探。
那斥候在三五骑兵帮助下攀登一座矮峰,方才立足起身,便指着前方大叫道:“将军!前方见有大战!”
赵林闻言,不及细问,急引军直奔大路而行,此路到是越走越宽,奔出数百步后,方知此处原是河道,干涸之后方才有了此路。
急奔二里,已闻前方传来喊杀之声,赵林急叫赵贺领三百骑押后,自引四百余骑快马向前。
随着战马奔驰向前,喊杀之声越来越响亮,待沿着干涸河道转过一处山麓,只见前方豁然开朗,一伙骑兵被围在一处山脚下,数十人下马,与数千步卒三面接战。
谢旌穿着新式铠甲领二百余骑正往山上撤退。
赵林见谢旌麾下五百精骑只余二百余人,心中大恨,仗着宝马急速,单骑挺槊冲入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