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殊被刘宏安排给刘辩授课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朝臣的耳朵里。
当得知黄殊不过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一些有名望的大儒都气疯了。
且不说北郑玄、南宋忠这两个举世闻名的大儒。
京城中也有许多声名远播的大儒。
比如袁隗、卢植、蔡邕、孔昱等数十位大儒。
这帮人不用,反而去让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去当未来的太子太傅?
可以说,经此一事,黄殊的名气已经传遍京城上流圈子。
长秋宫偏殿
“子曰,君子不器。”
“先生,这句话何解?”
刘辩打了个瞌睡,问道。
“君子不屑于用有形的武器打死对方。”
“寓意警示后世弟子,劝告弟子杀人于无形会更能彰显你的仁德。”
黄殊毫不迟疑地说道。
“嗯?”
刘辩猛然惊醒,原本的瞌睡一扫而空。
“这是我昨夜给你注释的第一、二篇,拿去好好读。”
“从现在开始,你只需要读就行了,有不认识的字为师自会提醒你。”
“记住,晚点你爸...你父皇会考。”
黄殊将一大卷丝帛丢给了刘辩。
“好的先生。”
刘辩点了点头,立刻开始研读起来。
然而这一次他看到的论语,与太学中先生们所说的论语貌似有些不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刘辩拿着论语,开口朗读道。
啪——
小戒尺啪的一下就打在了刘辩的额头上。
“这个不念说(yue),念说。”
“你看看注释,上面明确的跟你分析了这句话的意思,你怎么能读错?”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到了牛逼的东西,不应该宣扬出去吗?”
“这是个疑问句,证明孔夫子在那个时候发出了一个疑问,疑问代表着他不赞同这么做。”
“所以,孔圣人的意思很明确,他是要让后世弟子明白,该张扬的时候不必太过低调。”
“陛下常说你轻佻无威仪,就是说你太内向了,性格不像他。”
黄殊给刘辩解释道。
隔壁正殿,何后听到黄殊的解释,不由皱了皱眉。
“大长秋,是这个意思吗?”
何后看向大长秋,显然她有些叫不准。
“奴婢读书少,也不太清楚。”
“不过既然是黄侍郎所教,那自然是对的。”
大长秋表示我也不知道啊。
俩人都没太高的学问,论语到了每个人的嘴里又都有不同的解释,所以俩人压根就不懂。
不要觉得古人平日里都说文言文。
实则也是大白话的交流。
之所以文章是文言文,最主要的是为了节省笔墨、纸张、丝帛以及简牍。
不然每个人都用文言文来交流,你当老祖宗傻么?
每日一个时辰的授学,对于黄殊而言还是很轻松的。
刘辩没有想象中那么笨,至少在识字率方面不需要操心。
一个时辰过去后,黄殊领着刘辩来到御书房。
“怎么样,朕的儿子教起来不算太难吧?”
刘宏看向黄殊,神色严肃的问道。
此前有不少大儒都来教过刘辩,但是无一不是知难而退,甚至还说刘辩孺子不可教也。
这不是说他儿子烂泥扶不上墙吗?
“皇子辩聪慧,很多东西一点就透,实乃人中龙凤。”
黄殊一本正经的说道。
“嗯?”
“呵呵,你小子,行了,朕的儿子朕还能不了解?”
刘宏先是一愣,旋即便以为黄殊是在拍马屁。
说罢,刘宏将目光看向刘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终究是他自己的儿子,在何后没有做出鸩杀王美人的事情前,刘宏对于这个儿子也格外的宠爱。
“来吧,父皇考考你,你也别太紧张,反正父皇对你也不太严格。”
收回思绪,刘宏正色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刘辩朗声背诵,让刘宏稍显满意。
“意思都知道么?”
刘宏微微颔首,再次问道。
“学到了牛逼的本事,难道不应该高调展示出来吗?”
“有朋友听到你的本事,心中觉得不屑,然后从远方来打你的脸,难道应该高兴吗?”
“对方如此无知,不知道你的真本事,你不发怒揍他怎么能叫君子呢?”
刘辩一脸认真的解释道。
“...”
死一般的寂静。
刘宏脸色涨红,感觉自己的体温不断升高,浑身都在散发着警告警告的声音。
“父皇,你怎么了?”
“你的脸色好红啊!”
刘辩下意识的看了眼刘宏,忍不住惊讶道。
“咳咳...呼~”
“你教的?”
刘宏长出一口气,冷着脸看向黄殊。
“没错。”
黄殊态度十分端正的点了点头。
“是这个意思吗?”
“今天你得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
刘宏咬牙切齿的看着黄殊。
“陛下认为至圣先师孔圣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黄殊正色的问道。
“孔圣人能是什么形象?”
“当然是儒雅随和,教学严厉的老者形象。”
刘宏不假思索的说道。
“错。”
“孔圣人身高九尺六寸,乃是比臣还魁梧的彪形大汉。”
“如此一个人,实难与一谆谆老者相提并论。”
“在臣看来,孔圣人武艺超群,跟别人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就会用拳脚告诉他们做人道理。”
“陛下,臣请问,若你武艺超群,你还会听别人跟你掰扯吗?”
黄殊一本正经的问道。
“朕就算不武艺超群,也懒得听别人的废话。”
刘宏想了想,觉得好像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啊,孔夫子不仅自己实力强悍,其麾下还有三千门徒。”
“再说了,陛下,对于储君来说,重要的不是论语,重要的是气魄、气势。”
“孔子都死那么多年了,他原本的意思谁又能弄清楚?”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十个大儒口中有十种不同的解读。”
“再说了,孔子论语说的再好,不也求官不得?”
黄殊义正辞严的朗声道。
皇帝需要太高的才干吗?
需要,但也不太需要。
皇帝需要的是知人善用,需要的是权衡朝局,需要的是帝王之道而非书生之道。
会当书生的人不见得就能当好皇帝。
诗文写得好,文章再华丽,也不如做出点成绩。
“哼,哼。”
“好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黄子归说的也有你的道理。”
“行,你先教着,不过朕以为,你口中的论语,必定会得罪某些人。”
刘宏冷哼两声,旋即若有深意的说道。
“无妨,只要陛下认为臣能教,臣就教,认为臣无法胜任,那臣就请辞。”
“臣,一心只为陛下。”
黄殊抱拳,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
“呵呵,尽忠报国嘛,朕知道了,滚吧,明天继续教。”
刘宏冷笑两声,没好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