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半眯着眼审视着众人,一眼就洞悉了他们内心的犹豫。他轻蔑一笑,随即眼神中闪过一丝阴狠,语气冰冷地警告道:
“诸位且听老夫一句忠告,莫要妄想独善其身。我们淮西同僚同舟共济,我若无好结局,这船必倾覆,你们也难逃一劫!所以,如何应对,还请诸位深思熟虑。”
李善长深知,目前局势极为危急!此前他对朱元璋意图的揣测,不过是一种预感;然而通过李鸾事件后,他已然看清事实——朱元璋必定会对淮西派动手,特别是针对自己。他明白,即便其他人或许能侥幸逃脱,自己却注定无法幸免。
因此,为了保全自身,李善长意识到必须团结淮西文武的力量,让所有人齐心协力,避免被朱元璋逐一击破!
众人齐心,才能让朱元璋有所顾忌,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听到李善长毫无保留的威胁之词,傅友德、王弼等淮西文臣武将们不禁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内心满是恐慌!
他们未曾料到,局势竟恶化至此!他们都清楚,李善长绝非虚言恫吓,多年来他们早已形成一个整体,隐约间都将李善长视为领袖。一旦李善长出事,他们也将陷入困境。
然而,让他们直接对抗朱元璋,他们又缺乏勇气。毕竟,他们的目标只是守护自身的荣华富贵罢了。
可看到李善长这般强硬的态度,以及话里隐藏的深意,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一时间,众人心情复杂,表情变幻莫测,一时难以抉择。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愿意像李善长所说的那样互相支持,甚至反对朱元璋扶植朱政等人以削弱他们的军权,都是可行的。但要是像他说的那样……他们既不敢也不会去做。
沉默良久,就在李善长脸色愈发阴沉时,忽然,颖国公傅友德的堂弟,现任户部侍郎的傅友文眼睛一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不我们去向太子询问一下情况?也许那位根本就没打算对我们动手。就算有这个念头,我们这些人可是对太子忠心耿耿啊。让太子出面帮我们说句话,求个情!以太子的性格,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的!\"
众人听了这话,立刻连连点头,纷纷表示同意。
\"这个主意不错,我们也很久没去看过太子了!顺便也可以问问太子,那个朱政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那位的血脉?\"
\"没错,外人或许不清楚,但太子一定知道。要是真的血脉相连,说不定那位是心疼自己的孩子,才把兵权交给他,而不是为了削弱我们的势力!\"
\"对啊,韩国公,我觉得您可能多虑了,让咱们去问问太子,让他给我们出个主意如何?\"
听到这里,李善长心中明镜似的清楚,这些人根本没有勇气与朱家对抗。不过这也正常,如果不是实在无计可施,谁会想要惹恼朱元璋呢?不过是想拖延时间,等着朱元璋去世罢了。
对于大家的提议,李善长略作思量后点头同意。这样也好,他本来就想借助朱标的势力,甚至在朱政身上做些文章,让朱标对淮西派产生疑虑,从而分散朱元璋的注意力。现在暂时让傅友德他们去朱标那儿探探风声也是可以的,毕竟目前朱元璋对他还奈何不得。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才各自离开。
与此同时,在宫中的谨身殿里,李善长一走,朱元璋便靠在龙椅上闭目沉思了很久。
最终,他冷笑一声摇了摇头。
对于李善长,他是绝不会放过的人。胆敢动他的儿子,已经触犯了他的底线!
只是眼下没有合适的时机收拾李善长,需要再好好筹划一番。
所以朱元璋决定暂时隐忍,先把李善长关在诏狱里,借此稳住李善长,让他误以为还有机会脱身。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对于朱元璋这种果断决绝的人来说,世上虽有多条路,但绝没有回头路!
既然已经决定铲除李善长和淮西派,就绝不可能半途而废。
稍作停顿,朱元璋忽然开口:\"刘和!\"
话音刚落,殿内的贴身太监刘和立刻答道:\"老奴在!\"
老朱以平淡的语调吩咐道:“你去传话给蒋职,那姓李的就交给他了。让他放开手脚,从李善长那里榨取出所有他知道的信息!不过,这人暂时还不能死。”
“臣遵旨,这就去办!”刘和赶忙答应一声,准备转身离开。然而,老朱忽然想起什么,又开口问道:“对了,咱们家那位小皇子呢?跑哪儿去了?这么久都没瞧见他的人影。”
刘和如实答道:“启禀陛下,说是那位小主子派去海外的太监郑和回来了!得知消息后,小主子非常开心,已经出宫去迎接他了。”
“嗯?”老朱略显惊讶。他对朱政派遣郑和等人远赴海外搜集情报的事早已知晓,但向来不以为意。难道真如他所言,能带回什么稀罕玩意儿?海外尽是荒蛮之地,还能有什么是大明不具备的?无非是一些像琉璃、九曲黄河酒之类无关紧要的小物件罢了。想到这里,老朱笑了笑,挥手让刘和退下,继续埋首处理公务。
应天府郊外。
此刻,朱政正伫立在一株百年古树旁,面沉若水地望向远方,眼中似有波光流转。两年前,也是在这里,他亲手送别郑和等人,让他们前往海外侦查情况,开启了大明首次远洋航行。如今,归来的时刻终于来临,他先前借助系统获得的【世界地图】与【高产作物种子】的布局也算功德圆满。接下来实现卫青、霍去病那样的丰功伟绩,指日可待。想到此处,朱政心中不禁微微起伏。
身旁的贴身太监王景弘见状,笑呵呵地建议道:“主子,锦衣卫那边报称郑和已经抵达应天府附近,不过可能还得走一阵子。您不如先回城找个地方休息片刻,奴才在这儿盯着就行。”
“不必,时间不多不少,再等等吧!”朱政轻轻摇头。王景弘还想再说什么,忽闻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登时愣住。循声看去,只见道路尽头,一名身材魁梧、面貌刚毅的男子骑着骏马疾驰而来,正是郑和!在他的身后,还有几位随行归来的锦衣卫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