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宝打出饱含无限愤怒的一掌,结结实实地打在和尚的天灵盖之上。只听一声沉闷的头骨碎裂声响起。
那和尚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便瞪大了双眼,直挺挺地倒了下去,登时毙命,鲜血从他的头顶汩汩流出,将周围的雪地染成了一片刺目的红色。
张君宝看着和尚的尸体,心中又是愤恨又是无奈,他知道,经过此事,恐怕背后那股想要对付武当的势力不会善罢甘休,而武当山接下来又将面临怎样的危机,他也不敢去细想。
当下,张君宝强撑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前行,解决了食物问题后,朝着山上艰难走去,每一步都迈得极为沉重,身后留下一串带着血迹的脚印。
一路上,凛冽的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张君宝的脸颊,那漫天飞舞的大雪不断地往他身上扑打。
原本几个时辰就能走完的路程,张君宝足足用了一天一夜。好不容易回到武当山上,弟子们看到张君宝那满身是血、狼狈不堪的模样,顿时大惊失色,赶忙围了上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张君宝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先不要多问,安排好后续的事情,他才让弟子寻来一些疗伤药材,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运起内力,修复受损的经脉和脏腑。
经过几日几夜的调养,张君宝的伤势一天天见好,然而此时,蒙古人的统治越发腐朽,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红巾军起义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各地燃烧起来。
红巾军的领袖韩山童,于是蜀山之巅创立白莲教,并以 “弥勒下生”“明王出世” 等教义为号召,宣扬要推翻元蒙古人的残暴统治,拯救苍生脱离苦海。
很快,对蒙古人不满的百姓纷纷加入白莲教,其队伍不断壮大,影响力越来越广。
韩山童听闻武当张君宝的名望已久,知晓他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张君宝所领导的武当派一直秉持着匡扶正义、守护苍生的理念,与红巾军的旗号不谋而合。
于是,韩山童便派人前往武当山,希望能说服张君宝加入白莲教,大家齐心协力,一同对抗蒙古的统治。
这一日,张君宝正在打坐,忽然来了一群人,他们身着朴素却透着一股坚毅的气息,为首之人手持韩山童的书信,径直来到紫霄殿前,指名要见张君宝。
张君宝听闻有人求见,便迎了出来。
来人见到张君宝,赶忙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将韩山童的书信递上,诚恳地说道:“张掌门,如今天下百姓饱受蒙古人暴政之苦,我家韩首领顺应民意,创立白莲教,带领红巾军起义,想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韩首领久仰您的大名,知晓您心怀侠义,特命我等前来,邀请贵派一起共谋大事。”
张君宝接过书信,仔细地阅读起来,心中不禁泛起了层层涟漪。他深知蒙古人的暴行。在他们的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极为赞同对付蒙古人这一正义之举。
然而,张君宝却心存顾虑,武当派只是江湖门派,刚走上正轨,一旦卷入这天下纷争之中,往后的日子怕是再难安宁。
“虽然我愿意结交白莲教,但门中弟子们又该何去何从呢?他们未必愿意跟我一同前往!”张君宝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眉头紧锁,一时之间竟难以做出抉择。
门中弟子听闻相邀一事,纷纷围了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有的觉得应该加入,为天下百姓出一份力,有的则担心会给武当派带来灾祸,主张置身事外。
来人见此,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贵派的顾虑,我主早已料到!两派结盟之后,武当的弟子依旧由张掌门带领。”
“如此…甚好!”
张君宝觉得,若能联合白莲教一起对抗蒙古,那对于解救苍生来说,或许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然而,就在张君宝内心的天平逐渐朝着联合白莲教这边倾斜时,宋远桥站了出来,他一脸严肃地走到张君宝面前,压低声音说道:“师父,徒儿斗胆进言,这白莲教之事,咱们还需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