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作战学院的训练比林乔想象的还要残酷十倍。开训第一天,三十名新学员站在操场上,迎接他们的是连续十二小时的体能测试,美其名曰\"摸底考核\"。
林乔做完最后一个引体向上,从单杠上跳下来时,双臂已经失去了知觉。她的作训服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周围的学员也好不到哪去,个个面色苍白,气喘如牛。
\"7号!\"教官的吼声从背后传来。
林乔条件反射般立正:\"到!\"
\"有人找你,在接待室。十分钟。\"
林乔愣了一下。在这里,她谁也不认识,谁会来找她?带着疑惑,她快速冲了个澡,换上干净作训服,向接待室跑去。
推开门的瞬间,林乔僵在了原地。父亲林建国坐在沙发上,身着便装,却坐得笔直如松。
\"爸?您怎么...\"
林建国站起身,目光复杂地打量着女儿:\"听说你通过了特种作战选拔。\"
林乔点点头,心跳加速。父亲从未主动来学校看过她,更别说专程跑到这个偏远的训练基地。
\"坐。\"林建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旧笔记本,\"我有东西给你。\"
笔记本很旧,皮质封面已经磨损,边角卷曲。林乔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翻开第一页,上面用钢笔写着\"血狼行动日志\",落款是\"林建国,1983\"。
\"这是...\"
\"我的战场日记。\"林建国的声音很轻,\"79年战后,我被选入西南军区'血狼'特种大队,执行过十七次边境秘密任务。\"
林乔瞪大了眼睛。父亲从未提起过这段经历,她只知道他参加过边境战争。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林建国的手指轻轻敲打着膝盖:\"我不希望你走这条路。战场...会改变一个人。\"他停顿了一下,\"但现在你既然选择了,我想这些经验或许对你有用。\"
林乔翻开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战术要点、地形分析、任务总结,甚至还有一些手绘的作战示意图。纸张上有些暗色痕迹,像是干涸的血渍。
\"爸,我...\"
\"别急着感动。\"林建国打断她,语气恢复了往日的严肃,\"特种作战学院的淘汰率超过50%,你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林乔握紧日记本:\"我能行。\"
林建国盯着女儿看了几秒,突然问:\"知道'血狼'是什么意思吗?\"
林乔摇头。
\"狼群中,只有最坚韧、最聪明的才能成为头狼。\"林建国站起身,\"而'血狼',是那些即使流血也要带领狼群活下去的战士。\"
他走到林乔面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这是父亲罕见的亲昵举动:\"别辜负这个本子。\"
说完,林建国转身离开,留下林乔一人捧着那本沉甸甸的日记,心潮澎湃。
林乔把父亲的日记本锁在储物柜最底层,只在每晚熄灯前偷偷阅读几页。那些简洁有力的战场记录,给了她许多启发。
与此同时,学院的训练全面展开:高级战术、爆破进阶、狙击精度、敌后生存...每一门课程都挑战着学员的极限。林乔在体能上不占优势,但她的战术思维和电子技术专长逐渐显露出来。
\"下周进行电子对抗演习。\"李教官宣布,\"红蓝对抗,电子干扰环境下的侦察与反侦察。\"
林乔眼睛一亮。这是她的专业领域!回到宿舍,她立即开始研究方案,甚至翻出了大二的电子战教材。
演习当天,林乔被分在红军侦察小组,负责定位蓝军指挥部。战场设置了强电子干扰,常规通讯设备几乎失效。
\"通讯全断了,怎么联系指挥部?\"同组的王磊烦躁地拍打着无线电。
林乔检查了一下设备,突然有了主意:\"还记得老式电报吗?摩尔斯电码!\"
她从背包里取出几节电线和一个备用电池,快速组装了一个简易发报器:\"干扰主要针对现代通讯频段,低频信号反而能穿透。\"
王磊目瞪口呆:\"你从哪学的这个?\"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林乔咧嘴一笑,\"帮我警戒,我试试联系后方。\"
十分钟后,红军指挥部收到了清晰的点划信号。凭借林乔的临时通讯系统,红军各小组重新建立了联系,战场态势开始逆转。
更精彩的是,林乔发现蓝军依赖的无线网络存在漏洞。她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干扰程序,通过缴获的蓝军终端注入对方系统。
\"这是什么魔法?\"张浩看着蓝军指挥所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惊讶地问。
\"不是魔法,是科技。\"林乔调整着设备参数,\"他们的自动化系统有设计缺陷,我只不过...帮他们重启一下。\"
趁着蓝军混乱之际,林乔小组成功渗透到指挥所附近。通过热成像仪,他们锁定了蓝军指挥官的位置。
\"距离280米,风速4级,湿度...\"林乔担任观察员,为王磊提供狙击参数。
王磊扣动扳机,激光模拟系统判定蓝军指挥官\"阵亡\"。红军大获全胜。
总结会上,李教官特别表扬了林乔的创新思维:\"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科技。7号将专业知识与实战结合的做法,值得所有人学习。\"
会后,李教官把林乔单独留下:\"你对电子战很有天赋。考虑过专攻这个方向吗?\"
林乔想起父亲的日记中提到的技术侦察任务:\"报告教官,我想全面掌握特种作战技能,电子技术只是工具。\"
李教官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明智的选择。真正的特种兵不能被某个专业局限。不过...\"他递给她一份资料,\"下个月的联合演习会有电子对抗环节,你负责红军的通讯方案。\"
林乔接过资料,心跳加速。这是她第一次被赋予如此重要的任务。
联合演习前,学院安排了一次48小时不间断综合训练,模拟敌后纵深作战。林乔被任命为小队长,带领五名队员执行\"摧毁敌方雷达站\"的任务。
训练区域是方圆五十公里的山地丛林,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队员们只带了基本装备和一天的口粮,需要在野外获取其他补给。
出发前,林乔根据父亲的日记提醒,让队员们在鞋里垫上软布以防起泡,还收集了一些干辣椒分给大家——这是日记中提到的小技巧,可以提神驱寒。
前十二小时还算顺利。小队按计划路线前进,避开了教官扮演的\"敌军\"巡逻队。但在穿越一条湍急河流时,队员刘强不慎滑倒,扭伤了脚踝。
\"你们先走,别管我。\"刘强坐在地上,脸色苍白。
林乔检查了他的伤势:\"肿得厉害,但不能留下你。\"她砍下一段树枝做成简易拐杖,\"我们轮流扶你走。\"
这样一来,行进速度大大减慢。夜幕降临时,他们才走了预定路程的一半。更糟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所有人浑身湿透,体温迅速流失。
\"找个地方避雨,生火。\"林乔下令,同时警惕地观察四周。
他们在岩壁下找到一个浅洞,勉强能挡雨。林乔用防水布和树枝搭了个简易遮蔽所,又设法生起一小堆火。队员们围着火堆挤在一起,分享所剩无几的干粮。
\"队长,我们可能完成不了任务了。\"一个队员低声说。
林乔翻出地图,借着手电光研究:\"有条小路可以抄近道,但很危险,贴着悬崖。\"
\"走大路时间不够。\"王磊指出。
林乔沉思片刻,想起父亲日记里的一句话:\"'在绝境中,最危险的路往往最安全。'\"她抬起头,\"我们走小路。\"
凌晨三点,雨停了。小队悄悄出发,沿着湿滑的悬崖小径前进。林乔打头阵,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有几次,松动的石块从她脚下滚落深渊,但队伍没有停下。
天亮时分,他们终于绕过了最危险的路段,雷达站出现在远处山谷中。然而,两个\"敌军\"哨兵挡住了必经之路。
\"怎么办?强攻?\"张浩低声问。
林乔观察了一会儿,有了主意:\"不,调虎离山。\"
她让两名队员制造声响引开哨兵,其他人趁机潜入雷达站。按照演习规则,他们用模拟炸药\"摧毁\"了目标,然后迅速撤离。
但回程更加艰难。\"敌军\"已经警觉,展开了大规模搜索。小队被迫躲进一个山洞,外面不断有巡逻队经过。
\"食物已经吃完,水也快没了。\"刘强虚弱地报告。
林乔检查了一下物资:\"坚持住,天黑后我们突围。\"
漫长的白天过去,夜幕终于降临。小队准备行动时,林乔突然发现洞口有动静——一个\"敌军\"侦察兵正在接近!
她示意大家安静,自己悄悄摸到洞口附近。当侦察兵弯腰检查脚印时,林乔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训练过的擒拿技巧将其制服。
\"你死了。\"她小声对扮演敌军的教官说,然后缴获了他的通讯器和补给。
靠着这份意外收获,小队获得了宝贵的情报和食物。最终,在超出规定时间两小时的情况下,他们艰难地返回了基地。
李教官和其他学员已经在终点等候。当林乔的小队踉跄着出现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他们是最晚归来的,却是唯一完成任务的队伍。
\"48小时极限生存,敌后渗透,伤员处置...\"李教官检查着小队的记录,\"表现不错,7号。从今天起,你有代号了——'血玫瑰'。\"
林乔疲惫不堪的脸上露出笑容。她知道,在特种部队,获得代号意味着被真正接纳。
联合演习的日子到了。这是特种作战学院与常规部队的年度对抗演练,规模宏大,各方高层都会观摩。
林乔负责的通讯方案得到了实施。红军采用了多层加密和跳频技术,大大提高了通讯安全性。她还设计了一套备用信号系统,使用自然声光作为媒介,极具创意。
演习开始后,蓝军果然发动了强力电子干扰,常规通讯几乎瘫痪。但红军的备用系统发挥了作用,各单元仍能保持有限联系。
\"血玫瑰,b区需要支援,能收到吗?\"指挥部传来断断续续的呼叫。
林乔调整着接收器:\"收到,正在前往。\"
她的小队迅速向b区移动,途中遭遇蓝军伏击。交火中,张浩\"负伤\",需要立即后送。
\"你们继续任务,我送他回去。\"王磊主动请缨。
林乔犹豫了。按照战术原则,应该优先完成任务。但看着痛苦呻吟的张浩,她做出了决定:\"不,我们一起撤。任务可以再找机会,战友只有一个。\"
这个决定让小队失去了突袭蓝军指挥部的机会,但保全了所有队员。回到基地后,林乔本以为会挨批评,没想到李教官却点头赞许。
\"判断正确。\"他说,\"特种作战不是自杀任务,保存有生力量同样重要。\"
演习第三天,局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利。蓝军凭借人数优势,逐步压缩红军的活动区域。关键时刻,林乔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利用蓝军电子系统的漏洞,实施反向渗透。
\"太冒险了。\"王磊反对,\"一旦失败,我们就完全暴露。\"
\"但这是翻盘的唯一机会。\"林乔坚持,\"而且我熟悉他们的系统架构。\"
经过激烈争论,小队最终同意了林乔的计划。夜幕降临后,他们悄悄接近蓝军通讯枢纽。林乔利用之前发现的漏洞,成功侵入系统,获取了蓝军的部署图。
\"找到了!指挥所在这里!\"她小声欢呼,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坐标。
小队立即将情报传回指挥部。凭借这一关键信息,红军发动奇袭,一举\"击毙\"蓝军指挥官,扭转了战局。
演习总结会上,红军指挥官特别表扬了林乔的技术贡献和战术意识。更令人惊喜的是,观摩演习的特种作战部高官对她产生了兴趣。
\"下个月有个电子侦察任务,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战术的人员。\"高官对李教官说,\"那个女学员不错,考虑借调一下?\"
训练接近尾声,学员们开始为毕业考核做准备。林乔的综合排名已经上升到同期第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女性。
一天深夜,她正在加练狙击姿势,李教官突然出现在训练场。
\"7号,跟我来。\"
林乔跟着教官来到一间保密会议室。里面已经坐着两个人,一个是学院院长,另一个是陌生的大校军官。
\"林乔同志,\"院长严肃地说,\"有一个特殊任务需要你参与。这不是命令,你可以拒绝。\"
大校打开投影仪,屏幕上显示出一组卫星照片:\"我们怀疑这个边境地区存在恐怖分子训练营,需要先遣侦察。任务需要电子侦察专长,李教官推荐了你。\"
林乔的心跳加速。这是真正的实战任务,不是演习!
\"任务时长预计两周,危险等级b。\"大校继续说,\"如果同意,明天出发,详细简报会在途中提供。\"
林乔没有立即回答。她想起父亲日记里描述的那些生死时刻,想起母亲担忧的眼神...但更想起自己穿上军装时的誓言。
\"我接受任务。\"她听见自己说。
离开会议室,李教官递给她一个卫星电话:\"按规矩,执行危险任务前可以给家人打个电话。用这个,线路安全。\"
林乔犹豫了一下,拨通了家里的号码。是父亲接的电话。
\"爸,是我。\"
\"这么晚打电话,出什么事了?\"林建国的声音立刻紧张起来。
\"没事,就是想告诉您...我很好,训练很顺利。\"林乔尽量保持语气轻松,\"可能有一段时间联系不上,别担心。\"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是任务吗?\"
林乔没有直接回答:\"爸,您的日记对我帮助很大。谢谢。\"
又是一阵沉默,然后林建国的声音变得异常坚定:\"记住,恐惧是正常的,但别让它控制你。相信你的训练,相信你的队友。\"
\"我会的。\"
\"还有...无论发生什么,我和你妈都为你骄傲。\"
挂掉电话,林乔的眼眶有些湿润。她深吸一口气,走向宿舍开始整理装备。
窗外,黎明的第一缕阳光正穿透云层。新的挑战在等待着她,这一次,不再是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