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册中的“千古一帝”,也是司马迁笔下“好大喜功”的暴君!】
【十六岁登基的少年刘彻,在窦太后的阴影下蛰伏了六年,默默隐藏了六年时间的心志!】
【直到建元六年的那个清晨,他推开长安城门,接过的不只是玉玺,还有文景之治留下的满仓粟米和锈蚀刀割!】
【长安城内的未央宫里,十九岁的帝王撕碎最后一份和亲的帛书。】
【高祖的白拜之登,吕后的屈辱书信,文帝的烽火甘泉宫,四代君王的隐忍!】
【在他手中淬炼成了一柄寒光凌厉的剑,给予了刘彻将剑挥向匈奴的底气和力量。】
【但当刘彻挥剑斩向匈奴时,剑锋亦是割开了帝国的血肉。】
…………
汉朝
“愚蠢,这刘彻甚至是愚蠢至极!”
“那秦朝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这刘彻怎么就这么快忘记了?”
“一味的穷兵黩武,只会导致王朝覆灭,天下百姓受苦!”
“在与匈奴大战后,刘彻他就应该要休养生息了!”
“如果只想发动各种战争,那他跟那秦始皇嬴政又有什么区别?”
刘邦看到天幕内容上的刘彻时,竟然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几分秦始皇嬴政的影子。
秦王嬴政跟王幕上的刘彻一样,都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存在!
秦朝是如何灭亡的?其中嬴政的不断折腾要占一部分原因。
原本刘邦以为有了秦始皇嬴政的教训后,大汉皇帝应该都能懂得休养生息的重要性。
可看到天幕内容后,刘邦他才发现刘彻这个子孙压根就没有想到,休养生息一事。
本本在打败匈奴后,就应该采取休养生息了,否则就算是有再多的积蓄,也会被他给败光的!
如果刘彻一直折腾下去的话,大汉甚至都有可能会被他这个败家子给折腾完!
能打仗是一个好事,可太能打仗就不是好事了!
…………
所处另一时空的大汉
“朕何错之有?朕只不过是想要彻底消灭那些异族!”
“让天下之人都见识到大汉的厉害,打到他们彻底畏惧大汉为止!”
“等第一日的到来,朕自然是会休养生息的,只不过如今还不是时候罢了啊。”
见到天幕对自己的形容和评价时,刘彻他明显是十分不服气的。
在刘彻看来,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完全没有错!
他只不过是想要让大汉铁骑踏遍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汉的厉害,打到异族都不敢来入侵大汉而已!
自己心中的这个想法有何错之有?自己也是为了大汉啊。
至于休养生息的重要性,刘彻他心中又怎么会不知道?
不过休养生息的重要性,刘彻给放在了征服天下的后面。
等自己成功让大汉铁骑踏遍天下后,再去谈什么休养生息。
…………
隋朝
“刘彻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他明明跟朕一样!”
“可为什么这刘彻能够成为千古一帝,而朕要成为被世人唾弃的皇帝?!”
“朕所立功绩之中,有哪些是不如这刘彻的?朕不服!”
“朕也是想要一劳永逸啊,打的那些异族不敢再来犯大隋一步!”
“苦一下那些百姓怎么了?为了大隋的未来苦一下是他们的荣幸!”
杨广对于天幕上的这些内容,直接就将心中的不平和怨气给发泄了出来。
凭什么自己好大喜功就是被世人唾弃的昏君,而这刘彻好大喜功,就是千古一帝?
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跟这天幕上的刘彻又有什么大的区别?
自己有哪一点是比这汉武帝刘彻差的,自己有哪一点是不如对方。
自己之所以要对高句丽发动战争,就是想要将对方的威胁给彻底消灭。
等自己消灭那高句丽后,就可以起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替后世之人免了这一危害!
自己的所作所为,明明都是为了大隋百姓,可这些百姓却不选择领自己的情!
区区牺牲一点百姓而已,这些百姓之死都是值得的啊!
…………
唐朝
“好大喜功,刘彻他这一点跟隋炀帝杨广何其相似!”
“他与匈奴大战确实有大功,可他也造成了民力枯竭,天下百姓受苦!”
“一味的只知道征战的话,只能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让天下百姓遭受无休止的折腾!”
“朕为什么不与异族大战,就是因为大唐百姓才安宁了多久时间?如今大唐的国力也无法承受这样的灾难!”
对于出现在天幕上汉武帝刘彻,李世民对其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对方既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代好大喜功的暴君。
不能只看对方所立下的那些功绩,也要看这些功绩背后的代价。
刘彻数次征讨匈奴人虽然取得了大胜客,结果是打空了数代君主所留下来的积蓄。
每一次大战的代价,都是数不胜数的民脂民膏。
而且刘彻在与匈奴的大战后,不但没有就此罢手,反而变得变本加厉,连年征战。
代价就是国力亏空,百姓民不聊生。汉朝险些灭亡在他的手中。
覆灭于唐朝之首的隋朝,不就是因为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才灭亡的吗?
李世民他刚刚登基的时候,也曾有异族来犯。
可李世民他并没有选择与对方争战,而是签下了耻辱的渭水之盟!
身为武将出身的李世民,竟然选择忍下了这些异族之人的挑衅和冒犯。
一切都是为了休养生息,不想重蹈覆辙。
不想因为征战,而导致好不容易建立的唐朝覆灭。
等到国力强盛起来后,李世民他再去跟这些异族之人算账,报当初的渭水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