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救护站的帆布帐篷漏着细雨,苏晚晴的手电筒咬在齿间,冷白光在顾沉舟后颈的伤口上晃动。他趴在木板担架上,作训服被剪刀剪开扔在泥水里,脊梁骨上三道狰狞的划伤从肩胛骨蔓延至腰际,混着雨水的血已凝结成暗紫,像道未愈合的弹道轨迹。
\"消毒水不够了。\" 卫生员小王举着空瓶的手在发抖,急救箱里只剩半支利多卡因。
顾沉舟的声音闷在担架里:\"给重伤员用。\" 他的手指抠进木板缝隙,指节因用力泛白,掌心的老茧擦过木板上的弹壳刻痕 —— 那是他去年教新兵刻的 \"安全区\" 标记,此刻成了他的咬牙支点。
苏晚晴摸出急救包底层的玻璃罐,里面是晒干的薄荷与红景天碎末:\"用这个。\" 她嚼碎草药敷在伤口周围,清凉的药香混着血腥气,让顾沉舟后颈的肌肉微微松弛。手电筒光掠过他后颈的旧疤,1982 年抗洪的伤与新伤重叠,像枚立体的军功章。
\"会有点疼。\" 她捏着用弹壳磨制的缝合针,针尖在手电光下泛着冷光。这枚针尾端刻着 \"晴\" 字,是顾沉舟去年用三等功勋章替她改制的,此刻正穿过浸过磺胺粉的羊肠线,悬在渗血的伤口上方。
顾沉舟咬住皮带 —— 那是他的旧武装带,扣具处刻着 \"1981.10.5\" 首次通信日期。他从帆布的缝隙望出去,暴雨已弱成雾,远处临时安置点的灯火像散落的弹壳,而她的影子正笼罩着他,发梢滴下的水珠落在他肩胛骨,比缝合针更让人心颤。
第一针穿入皮肤时,他的脊背骤然绷紧,木屑扎进指甲缝也浑然不觉。苏晚晴的指尖跟着他的呼吸起伏,每缝半针就轻吹伤口 —— 这是他教她的 \"止疼法\",当年她被蜂窝煤炉烫到,他就是这样用体温替她吹凉药膏。\"疼就喊出来。\" 她的声音发颤,手电筒在齿间晃动,在他背上投下破碎的光斑。
顾沉舟却抬头,借着手电筒的反光看见她发红的眼眶:\"你在,就不疼。\" 这句话混着草药香,像颗哑弹轻轻落在她心尖。她突然想起 1983 年雪崩后,他也是这样趴在野战医院,用沾满雪的手替她擦泪,说 \"看见你平安,伤口就不疼了\"。
羊肠线在伤口间穿梭,苏晚晴特意避开脊椎神经区 —— 这是她跟卫生员小王偷学的战地缝合术,此刻每一针都数着他的肋骨,生怕碰疼了藏在深处的、属于他们的秘密。当第二针穿过肌肉层,顾沉舟的闷哼惊飞了帐篷角落的雨燕,她却在他背心上发现道新的划伤,正对着 \"舟晴园\" 的坐标方位。
\"好了,还差两针。\" 她摸出浸过薄荷的绷带,边缘绣着极小的弹道抛物线,\"这是用你去年的作训服改的。\" 话音未落,外面传来余震的闷响,帐篷支架发出吱嘎声,她下意识用身体护住他的伤口,直到确认只是虚惊。
顾沉舟感受着她压在背上的重量,帆布外的风雨声突然遥远。他想起婚前她在信里画的素描:他趴在炕上,她举着油灯替他挑脚泡。此刻的手电筒光,比任何油灯都更温暖,照着她发间的弹壳发卡,照着她腕间的手链 —— 那串用他五次立功弹壳串的手链,正随着缝合的动作,在他眼前晃成安全的锚点。
最后一针打结时,苏晚晴的眼泪终于掉在他背上:\"对不起......\" 她想起他父亲的烈士照片,想起他每次归队时作训服下的新伤,\"我该学会更坚强......\"
顾沉舟突然翻身,忽略伤口的剧痛,用未受伤的手臂圈住她的腰。手电筒滚落在地,光斑映着帐篷顶的雨水,像片流动的星空。\"你已经很坚强,\" 他的指尖划过她手臂的划伤,那里贴着她自己调配的镇痛贴,\"是你让我的每道伤口,\" 指腹轻触新缝的绷带,\"都成了回家的路标。\"
帐篷外,暴雨渐渐歇了,东方泛起鱼肚白。苏晚晴摸着他后颈的绷带,发现自己无意识间缝出了 \"舟\" 字的轮廓 —— 就像他每次画弹道图,总会在终点藏个 \"晴\" 字。急救包的弹壳扣在晨曦中闪着微光,与他肩章的金星遥相呼应,像两枚永不褪色的勋章。
这一晚,顾沉舟的防汛日志写在苏晚晴的本草笔记边缘,字迹沾着草药汁:\"她缝合伤口时,手电筒的光在我背上画星星。原来最有效的止疼药,不是磺胺粉,是她落在我伤口上的、比任何弹道都更温柔的呼吸。而我咬着的武装带,扣具日期恰好是我们第一次通信的日子 —— 原来命运早把我们的疼痛与温柔,缝成了彼此的止痛片。\" 页脚画着缝合针与武装带,中间是重叠的 \"舟晴 \" 二字,像两根交织的羊肠线,在时光里,缝合着钢枪与草药的伤,编织着永不分离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