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如风般入了朱由检耳中。
“此事当真?”
“老奴怎么敢骗陛下。”
王承恩小心翼翼伺候着朱由检。
这么大的事,保不齐主子会生气,上亿两白银就在天子脚下,并且还全用去资敌,换哪个皇帝能受得了这个。
朱由检自然受不了,往年税收与这件事相比才几个银子。
“呵呵,大伴啊,你是朕的功臣,朕此生难得有你这么个忠心的臣子。”
完了完了,皇帝开始说胡话了。
王承恩紧张极了,小心问:“陛下,咱们该怎么办?”
朱由检道:“此话从驸马口中说出,基本不会有假,不过周家既然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想方设法分走朕的银子。”
话锋一转,朱由检继续道,“凭什么全天下只有朕受穷,凭什么他们都有银子,甚至周家都敢在朕眼皮底下抢银子,还不是因为朕被这群小人欺瞒!”
“大明如此富有,然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竟然一两银子都不属于朕,大伴你说朕究竟是不是个皇帝?”
王承恩表忠心道:“陛下永远是皇帝,天下都是陛下的,周家拥兵自重早晚会被陛下清算。”
此时的朱由检虽然表面看起来不生气,内心已经气的快要爆炸。
连周家都知道银子在哪里,而他这个皇帝居然以为大明经济不景气,并且连赈灾打仗都抠不出二两银钱。
何等的耻辱,何等的受穷,何等的窝火。
朱由检眼神充满愤怒道:“此事,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尤其是不能让周家知晓,给朕传旨吴三桂,让他以练兵为由,去抄了这群奸商的家,把大同境内所有背着朕捞银子的商人全给朕抢了!”
王承恩道:“臣遵旨。”
就在王承恩要去办事时,朱由检又叫住王承恩。
朱由检道:“等等,此时朕刚刚欠考虑,你告诉吴三桂一定要隐蔽行事,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是朕做的这件事,在办事的时候就说是李自成的部队。”
堂堂天子,怎么能抢自己子民的东西,传出去还不得让天下人笑话。
朱由检干脆来一手祸水东引。
对于这种嫁祸于人的把戏,王承恩身为司礼监老太监可谓是轻车熟路。
“陛下请放心,此事老奴保证办得滴水不漏。”
时隔亡国后这么久,皇帝终于第一次出手,王承恩心中无比兴奋。
同样准备抢银子的不只是朱由检。
此时田见秀与刘芳亮两个一直没露面的人已经合兵在太原城外。
田见秀是从水路而上,刘芳亮则从保定率兵而下。
二人蹲在一处兵营中商议着。
刘芳亮问:“闯王陛下让咱们抢晋商,说晋商通敌,咱们从哪家开始?”
田见秀道:“祁县的乔家、榆次的常家、太谷的曹家、介休的侯家、祁县的渠家、临汾的亢家、介休的范家和太谷的孔家。”
“基本八家都在咱们的夹击之内,我已派人盯紧,他们跑不掉。”
晋商八家基本都在山西境内,从地图上就是在太原下边依次排列成一条商路,上边直抵雁门关与张家口,下边连接南方商路一直到海边。
就是竖着一条线贯穿南北。
而太原附近的八家全都是晋商祖籍所在,而晋商本身则在各地都有买卖生意,尤其是范家常年在张家口驻点行商。
因为大明皇帝没死,一切都发生改变,现在田见秀手下拥有三十多万大军,而刘芳亮则发展出十几万军队。
他们俩在听到李自成与建奴多尔衮火拼议和后就开始玩命爆兵。
主要是京城消息刘宗敏抄家得到七千万两银子,有这么多钱还怕没有粮草?
所以俩人可以说几乎不计后果在征兵,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如此规模,再加上李自成在京城的三十万,足足有七十万之巨。
然而这么多兵就有个问题,七千万两银子在哪?
在听闻七千万两银子不翼而飞时,田见秀最初以为是有人监守自盗!
可很快又打消了这个想法,因为李自成在京城穷的都快赶上大明皇帝崇祯了。
差点借钱去买炮。
田见秀道:“晋商有钱,咱们必须将丢掉的七千万两抢回来。”
提起七千万两,刘芳亮很难受,因为就在他眼皮底下丢的,这个锅他刘芳亮可背不起,刘芳亮道:“听说晋商比周家还有钱。”
田见秀回答:“消息称晋商光流动资产就已经超过一亿两白银,只不过咱们去抄家,他们留在家里的银子不知有多少。”
毕竟只要抓不到人,晋商把银票随便往什么地方一藏,他们也抄不出来多少银两。
刘芳亮急道:“咱们再弄不到银子,就快没钱买粮了,还管他八家能留多少银子做什么,先抄了再说。”
近八十万兵马,要没银子都得饿死。
田见秀拍板说道:“兵贵神速,咱们先把常家抄了,然后分别挨家走。”
在俩人商议妥当时,手下来报。
“报,有周家的兵马护送火炮路过,数量巨大。”
正愁没武器,就有人送来救济。
刘芳亮道:“那还等什么,抓紧抢了!”
田见秀急忙阻止道:“不妥,若抢了周家,咱们去哪买炮弹,万一此时惹火周家不卖给咱们炮弹得不偿失。”
刘芳亮是知道周家的手段的,因为离京城近,郁闷问道:“难道咱们只能眼睁睁看着?”
田见秀道:“不看着咱们敢抢吗?放他们一马,回头再用银子买,反正姓周的只是驸马扯不了旗称王称霸。”
在二人准备动手时。
张家口。
多尔衮亲带兵亲自来到这处行商口岸,此时正在接待范永斗。
“你们范家所做的贡献,我大清铭记在心,绝不会放任反贼抢你们的生意,范家主还请放心。”
范永斗急道:“还请大清快快出兵,不然我们八家祖地不保。”
不得不说晋商的情报网十分强大。
在田见秀与刘芳亮向太原出兵时就敏锐察觉到不对劲。
此时八家走投无路,将大半的家产全部转移在大同境内,毕竟姓周的双方势力都不敢招惹,而且周世显不抢他们,只与他们规矩做生意。
即便这样,仍有天量的资产无法转移,还留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