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林海阳依旧在村里忙碌着。他心里装着村里的大事小事,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成长,还有村子未来的发展规划,每一件都让他操心。
这天傍晚,林海阳刚从单亲家庭孩子小辉家辅导完功课出来,夕阳的余晖将整个村子染成了橙红色。他伸了个懒腰,正准备回村委会,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一看又是方子敬打来的。
“学长,我明天就要回城里啦,假期过得好快呀。”方子敬在电话那头略带惋惜地说道。
“时间确实过得快,不过你回去好好工作,咱们都为了未来努力嘛。”林海阳笑着安慰她。
“嗯嗯,学长你在村里也要照顾好自己哦。对了,我最近又想到一些关于竹业深加工的点子,等我回去整理整理发给你。”方子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想法。
“那可太好了,子敬,你总能想出好主意。有你帮忙,咱们这项目肯定能越来越好。”林海阳的语气里满是期待和信任。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互相叮嘱后才挂了电话。林海阳望着渐渐暗下去的天色,想着方子敬提到的新点子,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新想法融入到村子的发展规划中。
回到村委会,林海阳打开笔记本,把和方子敬讨论的要点一一记录下来。正写着,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他赶紧起身出去查看,原来是村里的刘大叔和张大哥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执。
“刘大叔,张大哥,这大过年的,有啥事儿不能好好说呀?”林海阳赶忙上前劝解。
刘大叔气呼呼地说:“海阳,你给评评理。我家的鸡跑他家院子里了,他非说要扣下抵之前我家借他家农具的钱,哪有这样的道理!”
张大哥也不甘示弱:“他借我农具好久了都不还,我催了好几次,他每次都敷衍我,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嘛。”
林海阳笑着说:“两位叔,都是乡里乡亲的,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多不值得。刘大叔,您赶紧把农具还给张大哥,张大哥,您也别扣人家鸡了,大家互相理解一下。”
在林海阳的耐心调解下,两人的情绪渐渐平复,刘大叔答应明天就把农具还回去,张大哥也把鸡还给了刘大叔。
“海阳,多亏你了,要不是你,我们这一时冲动,说不定真就闹大了。”刘大叔感激地说道。
“是啊,海阳这娃,处理事儿就是公道。”张大哥也附和着。
“叔,您俩别客气,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有啥事儿说开了就好。以后要是再遇到啥矛盾,可别这么冲动啦。”林海阳笑着劝说道。
送走两人后,林海阳回到屋里,继续完善竹业深加工的规划。他想着,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还得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几天后,村里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忙碌。林海阳开始着手联系之前谈好的竹制家具和竹雕工艺的专家,邀请他们尽快来村里传授技术。
“王师傅,您好呀!之前跟您联系过的,我是青山村的林海阳。想问问您,最近方便来我们村给村民们授课吗?我们都盼着呢。”林海阳在电话里客气地说道。
“小林啊,我这边最近安排得比较满,不过看在你们村发展的积极性上,我尽量协调出时间,争取下周就过去。”王师傅回答道。
“那真是太感谢您了,王师傅!您过来的一切费用我们都按之前谈好的安排,您放心。到时候我提前去接您。”林海阳兴奋地说道。
挂了电话,林海阳又忙着去和村民们沟通,告知大家专家要来的消息,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乡亲们,下周竹制家具和竹雕工艺的专家就来啦!大家这段时间把手头的活儿安排好,到时候都去好好学习技术。这可是咱们竹业深加工的关键一步,学会了,以后咱们的收入肯定能大大提高。”林海阳在村里的空地上对着围坐的村民们说道。
“海阳,你说这专家来了,咱们真能学会吗?我还是有点担心自己学不会。”一位村民有些担忧地说道。
“叔,您别担心。专家会从基础教起,只要大家认真学,肯定没问题。而且咱们互相帮助,有学得快的多教教学得慢的,肯定都能掌握。”林海阳鼓励道。
村民们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就在村子里为竹业深加工紧锣密鼓准备的时候,市里的组织部部长高建宇回到工作岗位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林海阳的身影。他让秘书去调查了一下林海阳的详细资料,看到林海阳在村里的种种事迹后,对他更加赞赏。高建宇觉得,像林海阳这样既有能力又心系百姓的年轻干部,正是组织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他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进一步考察林海阳。
而此时的林海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高建宇的视野,依旧一心扑在村子的发展上,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着。他忙着规划培训场地,协调学习时间,还在思考如何利用村子周边的自然资源,打造配套的乡村旅游项目,与竹业深加工形成产业链,带动村子全方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