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童贯重新聚集十五万大军,顿时信心大增,而且如今他选择的进攻方位,也是绝佳。
等从和州和太平州逃回来的刘镇和辛兴宗与他合兵一处后,顿时兵分两路,先派兵赶赴前线,北路军在舒州和池州一带威慑方腊老巢歙州。
南路军则分布在饶州、信州一带,对方腊衢州一带城池造成威逼之势。
方腊这边,方天定成功取得滁州、昇州、和州、太平州、无为军五地,可谓是狠狠的增长了一波势力。
至此,方腊的江南军已经先后占据了滁州、昇州、和州、太平州、无为军、宣州、广德军、湖州、秀州、杭州、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睦州、歙州等地,可谓是将江南路占去大半、两浙路全部。
尤其是沿海的温州、台州、明州、越州、秀州,给他提供了更大的保障,水军也快速扩张,为支援陆地战争提供极大支持。
比起原本势力,方腊俨然是进步了许多,也难对付了许多。
因此,童贯压力剧增,剿灭方腊的事迫在眉睫。
原本歙州是方腊大本营,但是如今看来,只是象征意义更大,比起沿海一带和杭州的优越条件,歙州、睦州的地位,那是直线下降。
但是歙州作为方腊的龙兴之地,象征意义也是不能忽视的,若是此地被官兵收复,那么他这个圣公的号召力,必定受到影响。
毕竟龙兴之地都守不住,那么他这个圣公的天命,就出现了问题,会给江南军的军心和士气造成很大冲击力。
所以,歙州绝对不能丢。
方腊在得知童贯将大军派往舒州和池州一带后,顿时命方七佛和方天定合兵一处,赶去歙州坐镇。
但是童贯并没有打算在此跟方腊死磕,而是派出信使,带着赵佶赐给的便宜行事的信物,一路南下,联络洪州、抚州、建昌军、邵武军、建州、南剑州、福州一带兵马,合兵向东北部推进。
如此一来,他可谓是从西北、西、西南三面进军,对方腊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接下来,他只需稳扎稳打,一路横推过去,那么剿灭方腊,光复江南路和两浙路的大业,就指日可待。
不说他们如何对峙拉扯,只说安北军在占据庐州后,不再扩张地盘。
乔道清留下董平坐镇庐州,然后领兵东返。
大军大部队驻扎在扬州,再分秦明坐镇建安军,震慑滁州、昇州的江南军。
分派袁朗坐镇泰州和通州一带。
晁盖则背上坐镇宿州,滕戡坐镇寿州。
阮小七的水军,则布控在密州至通州一带海域,随时策应陆上变故。
安排妥当后,他乘船北上,带王禀前去登州拜见林冲。
这些时日以来,王禀已经有意无意流露出对安北军所作所为的敬仰之情,此人是个人才,必定要为安北大都护府所用,所以他必须要将其引见给林冲。
有顺军护航,他们一路顺利北返,成功抵达登州。
同时带回去的,还有王禀手下降兵,以及无数重要缴获,还有就是跟方腊这边的合作契约。
林冲闻知乔道清到来,立即带人出城迎接。
乔道清见林冲还是一如既往的礼贤下士,心中高兴,老远便道:“大都护,末将不负众望,彻底稳固了南方局势,如今北返,一来是向大都护述职,二来是为大都护引荐一人。”
林冲闻言,好奇道:“哦,不知乔军师引荐何人?”
乔道清见说,拉过王禀道:“正是此前坐镇无为军,跟方天定血战的王禀将军。”
林冲见说,喜道:“原来是王禀将军,久仰大名!”说着,上前握住王禀之手,表示尊敬和看重之情。
王禀见林冲如此热情,再也不能摆谱装样,顿时恭敬道:“败军之将王禀,见过林元帅!”
林冲笑道:“早听闻王禀将军是敢战善守的名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若是能得将军相助,我大都护府,就真能安定北方了!”
王禀闻言,拱手道:“林元帅言重了,在下何德何能,担得起林元帅如此看重。
乔军师已经跟在下说知了北方局势和大都护府的志向。
王禀身为汉家儿郎,这燕云之地,也是心中之痛。
如今既然有机会见证燕云十六州重归汉家所有,也就顾不得什么名声了,请林元帅收留,愿为一马前卒,只要让在下能北上杀敌,为收复燕云出一份力,死而无憾。”
林冲闻言,欣喜扶起王禀道:“得将军此言,何愁燕云不复?
林冲得将军,胜得千军万马,请随我入城,我要设宴为将军接风洗尘。”
林冲说罢,一手拉着王禀,一手拉着乔道清,意气风发回到登州城,在大都护府设宴为他二人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林冲先来表彰了乔道清南路军的功绩,命军法司统计了众将士大小功劳,上报军机处核实,负责后续兑现军功事宜,然后当场宣布王禀加入安北军。
在北路军下设独立复燕军,由王禀担任郎将,归马军神骁卫统属,副将和营校尉,抽调人员补充。
麾下兵马,除王禀原本两千多降兵外,其余全在承启卫挑选。
王禀没想到一来就被林冲委以如此重任,顿时受宠若惊,出列领命道:“多谢大都护信重,末将必定拼死向前,为收复燕云而死战到底!”
林冲道:“王禀将军的才能和决心,我完全放心,这支兵马在你手里,必定会大展神威,我拭目以待!”
王禀狠狠点头,举酒敬了林冲,然后与其余诸将见礼。
酒宴至晚放散,当夜各自歇下。
第二日一早,乔道清在军机处协助下,将一应赏赐和粮草辎重装船,再带了扈成的船队南下,犒赏三军,与江南军开始第一次大规模贸易。
王禀则赶去校场,点选兵马,操练士卒,以图早日赶去北方,只等安北军开启北线战争,便要来发光发热。
林冲这里,本来做好了北上准备,但是贞娘临产在即,他不得不暂缓用兵,命大军屯驻在齐州至青州一带,按兵不动。
他则带着亲军卫赶回梁山泊,守护贞娘生产,同时也对梁山泊人马进行安排调整。
登州新城主建筑基本封顶,开始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只等全面建成,贞娘和一众将领家眷、山上百姓,都要迁往登州。
梁山泊日后只需一支兵马驻守,守护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宛子城便是。
林冲赶在秋收之前回到梁山,离贞娘的预产期只有三日之期。
对此,他还是比较愧疚的,常年在外奔波,很少有时间陪着贞娘以及慧娘母女。
林冲回到山寨,先来看了贞娘,好好的嘘寒问暖了一番,又交代了锦儿务必将接生事宜安排妥当,再趴在贞娘肚子上听了一回小家伙的额动静,才心满意足,赶去见宝贝女儿林初。
林初已经三个多月了,长得白白嫩嫩的,十分可爱。
林冲将她抱在怀中,很是慈爱的逗弄了好一会儿,见小家伙笑得开心,他心里也是温暖得要融化了。
看慧娘在一旁眼含笑意的看父女二人温存,林冲顺手将她揽入怀中,一起来稀罕林初小宝贝。
晚上,一家人难得在一起吃了一顿简单而又美味的晚餐,让林冲很是感慨。
自从上梁山以来,他几乎没时间享受这么温馨的时光,每日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每日都在为梁山未来谋划,时刻都是神经紧绷着。
如今放松下来,享受天伦之乐,实在是太过珍贵。
因此,他推掉一切事务,只专心陪着两位夫人和林初小棉袄。
三日后,贞娘如期迎来临产日,被送进了早就准备好的产房。
屋内,是慧娘、锦儿带着接产婆子在帮助贞娘生产。
屋外,则是林冲和安道全严阵以待。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次林冲虽然淡定了一些,但是心中的担忧还是一如既往的急迫,依旧坐立不安,在屋外来回走动,手足无措。
这时,张老教头也赶了过来,见林冲这副模样,心中倒是欣慰不已。
他也是激动不已,等了这么多年,他终于要当外祖父了,可谓是等待多时了。
他老婆死得早,又没个儿子,贞娘是他唯一的倚仗。
如今,他已经不再管理军队事务,只悠然自得享受余生,这外孙,是他此生最后一件期待的大事。
三人在屋外焦急等待了一个多时辰,终于,一声嘹亮的啼哭,打破了这紧张的氛围。
林冲悬着的心落地,张老教头则是喜极而泣。
安道全倒是比较淡定,一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模样。
毕竟这几日他可是一天三次检查贞娘的情况,对顺利生产那是成竹在胸,还做好了一应准备。
此刻,啼哭声传来,大功告成,自然满意。
又等了一刻钟,房门打开,锦儿如一只百灵鸟一般雀跃而出,欢喜道:“恭喜官人,娘子生了个小公子!”
林冲闻言一喜,大步流星赶进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