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军屯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力和士兵们的普遍抵触相比,民屯的开展,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令人振奋的景象。
它像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笼罩在无数流亡百姓心头的阴霾,让他们在绝望的黑暗中,重新看到了生的希望和光芒。
当我第一次来到位于下邳附近、新开辟的一处大型民屯点视察时,眼前的景象,与我在徐州乡野间看到的那些荒凉凋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这里,不再是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人头攒动,热火朝天:
大片原本荒芜的土地,已经被重新丈量、规划,划分成一块块整齐的田亩。成千上万的流民——有从关中、豫州逃难而来的,也有徐州本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扶老携幼,聚集在这里。
他们虽然依旧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但眼神中却不再是麻木和绝望,而是闪烁着一种久违的、对未来充满期盼的光彩!
他们挥舞着官府发放(或租借)的农具,有的在奋力开垦着荒地,清除杂草石块;有的在修建着简易的窝棚,搭建临时的家园;有的则围在屯田都尉府派来的老农或技术官员身边,认真地学习着代田法、选种育苗的技巧……整个屯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希望的田野:
虽然现在还只是初春(或夏初),大部分土地刚刚开垦出来,作物尚未生长。但仅仅是看到这些曾经的流亡者,能够重新拥有属于自己(至少是暂时属于自己)的土地,能够再次拿起农具,为了生存和未来而辛勤劳作,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种蓬勃的、向上的力量!
我甚至能看到,一些孩子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发出了久违的、清脆的笑声。这笑声,在这乱世之中,显得如此珍贵,也如此动人。
感激与拥护:
当我这个“屯田都尉”(虽然我刻意保持低调,但身份还是会被一些负责管理的吏员认出)出现在屯区时,那些正在劳作的百姓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用一种近乎崇敬和感激的目光看着我。
有些胆大的老人,甚至会颤颤巍巍地走上前,拉着我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语无伦次地诉说着他们之前的苦难,以及对官府(对刘备,也对我)给予他们新生机会的无限感激。
“青天大老爷啊!要不是您和刘使君(他们或许还习惯称刘备为使君),我们这些没家的苦哈哈,早就饿死冻死在路边了!”
“能有块地种种,能有口饭吃,俺们就心满意足了!俺们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这新式耧车就是好用!省力气多了!俺们以前哪见过这么好的家伙什!”这些朴实的话语,这些真挚的眼神,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
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屯田政策,对于这些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底层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它不仅仅是土地和粮食,更是尊严、希望和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民心,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我们,向着刘备,凝聚而来!
当然,民屯的推行也并非全无困难。比如,农具和耕牛的短缺依旧严重(糜竺公虽然全力支持,但毕竟杯水车薪);
比如,部分流民因为长期饥饿而体弱多病,劳动效率不高;
比如,一些潜藏在屯民中的、由地方豪强煽动的不安定分子,偶尔也会制造一些小的摩擦或谣言……但我亲自深入到屯区,与百姓们同吃同住(至少是象征性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现场办公:
我会在田埂上设立临时的“办公点”,直接处理屯户们遇到的土地分配纠纷、物资领取困难、或者与地方吏员的矛盾。
技术指导:
我会亲自向他们演示新式耧车的使用方法,讲解代田法的要点,甚至和他们一起挖沟渠、修水利。
宣传与动员:
我会用最朴实、最直白的语言,向他们宣讲屯田政策的长远好处,揭穿那些别有用心的谣言,鼓励他们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我还设立了“屯田模范”的奖励制度,对于那些开垦土地最多、粮食产量最高、或者在技术推广中做出贡献的屯户,给予额外的物质奖励和荣誉称号。
我的这些举动,赢得了广大屯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他们或许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但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别驾大人,是真心实意地在为他们着想,是在为他们谋活路!
看着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田野,看着那些重新燃起生活勇气的百姓,我心中的疲惫和压力,似乎也减轻了许多。
民屯的希望,不仅仅在于它能解决粮食问题,更在于它能凝聚人心! 这股来自底层百姓的、最朴实也最强大的力量,将是未来支撑我们在徐州立足、对抗强敌、乃至成就大业的最坚实的根基!
我知道,只要民心在我们这边,只要这片土地能够重新焕发生机,那么,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终将能够克服!
徐州的未来,就蕴藏在这些辛勤劳作的身影之中,蕴藏在这片正在被重新唤醒的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