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的闷雷在青岩镇山坳里炸响,陈凡踩着泥泞的山路往向阳村小学跑时,雨靴陷进塌方的土石堆里,裤脚溅满黄泥浆。半山腰的三间瓦房教室歪斜着裂开半掌宽的墙缝,屋顶的碎瓦片被狂风卷着砸在操场上,十几个村民正用麻绳捆住摇摇欲坠的房梁,哭喊声混着雷声在山谷里回荡。
“陈主任!教室要塌了!”老校长王育才举着断了腿的老花镜,教案被雨水泡成模糊的墨团,“教育局说危房改造资金明年才到,可娃们下周一就要开学啊!”
陈凡的手电筒光束扫过墙根的裂缝,水泥抹面的断层里露出掺杂着稻草的土坯,他蹲身抠下一块墙皮,突然冲向堆在墙角的“修缮材料”。揭开防雨布时,他的瞳孔骤然紧缩——本该是标号425的水泥袋,封口处却结着青白色的霉斑,手指一捻就碎成粉末,混杂着砂石的劣质水泥堆里还蜷着几只死老鼠。
“去年拨的二十万修缮款,就买了这种水泥?”陈凡的指甲掐进潮湿的麻袋,转头盯着缩在墙角的村会计。账本上“采购优质建材”的条目旁,贴着几张模糊的收据,印章上的“鑫发建材”四个字晕染得难以辨认。
村支书张富贵搓着手讪笑:“山里湿气重,水泥受潮了……”
“受潮?”陈凡掏出手机调出企业查询信息,“这家建材公司三年前就吊销执照了!”他突然掀开库房角落的油毡布,露出底下崭新的摩托车,“张支书家这辆一万八的豪爵摩托,发票日期和水泥采购是同一天吧?”
危墙
镇教育办的会议室吊扇吱呀作响,张富贵将一摞荣誉证书摔在桌上:“我们村连续五年评先进,陈主任非要往自己脸上抹黑?”
陈凡将三袋不同批次的水泥摊开在桌面:“省建材质检院的报告显示,这些水泥的抗压强度不足标准值三分之一!”他翻开泛黄的施工日志,“去年暑假的维修记录写着‘浇筑混凝土梁柱’,可教室承重墙还是土坯结构——需要我找住建局查危房鉴定报告吗?”
教育办主任擦着眼镜打圆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改造要循序渐进……”
“等不到循序渐进!”陈凡点开手机里的实时监控,暴雨中的教室外墙正簌簌落土,“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这房子撑不过今晚!”
张富贵突然拍桌而起:“有本事你自己找钱修!”
“找就找!”陈凡亮出县财政局的加急批文,“省教育厅刚启动的农村校舍安全工程,特事特办预拨五十万——但必须由镇纪委全程监管!”
山洪冲毁进村道路那夜,陈凡带人抢运施工材料。手电筒光柱刺破雨幕时,他忽然扯过装土豆的编织袋:“去养鸡场借两千个饲料袋!装满砂石当临时护坡!”
施工队长老赵急得跳脚:“饲料袋泡水就烂,挡不住泥石流!”
“三层袋体交叉堆叠,中间插钢筋锚杆!”陈凡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结构图,“《地质灾害应急手册》第9章写着,吨袋支护体系能抗瞬时冲击力十吨!”
村民李大壮抱着胳膊冷笑:“念书念傻了?这土法子能管用?”
陈凡掏出手机接通视频,省地质队的工程师正在远程指导:“你们左侧山体有滑动迹象,立刻在坡脚码放吨袋缓冲带!”
家长围堵镇政府那日,陈凡拖着一车轻钢建材冲进人群。他当众演示装配式校舍搭建,起重机吊起的钢梁精准扣入基座:“看!模块化建筑三天封顶,抗震等级比砖混结构高两级!”
几个老汉抡起锄头要砸钢架:“铁皮房子冬天冻死人!”
陈凡一把拉开保温层截面:“十公分岩棉夹芯板,导热系数比红砖低四倍——县重点小学用的同款材料!”
手机直播画面里,戴安全帽的院士正在讲解:“新型轻钢结构在云南地震带的应用案例,三十年零坍塌记录!”
白露这天的全省教育督导会上,陈凡播放校舍改造延时摄影。当画面切换到测温仪显示室内恒温时,他突然调出能耗对比图:“冬季取暖费从每学期两千降到三百,电费由屋顶光伏板全覆盖!”
财政厅长刚要质疑,陈凡已拨通视频:“住建部专家组的验收报告传过来了,向阳小学成为全国农村校舍改造样板工程!”
开学典礼上,王校长摸着崭新的多媒体黑板哽咽:“教书四十年,没想到山里娃也能用上触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