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leS女团最终会走向何方并不是夏浩洋所关心的。
但是《Girls Never die》这首歌曲作为模块化女团的新鲜尝试,以科技感与青春力碰撞的独特美学,重构了K-pop女团的未来叙事逻辑。
它的编曲很有意思,前奏采用Glitch效果模拟系统启动音,主歌嵌入8-bit电子音效致敬游戏化基因;副歌合成器音墙中暗藏摩斯密码节奏彩蛋,呼应\"模块化女团\"的科技母题。
Auto-tune不再作为修音工具,而是转化为赛博格美学的组成部分。成员声线通过差异化混响分层(如YooYeon的金属感电音、Seodahyun的液态气泡音),构建\"人类-AI\"声音光谱。
因为成员人数较多,舞台上的舞蹈核心走位设计为可无限拼接的几何模块(三角旋涡\/六边形扩展),成员人数变化时可像分形数学般保持编舞完整性。安可舞台特意展示动线排列组合公式,解构女团工业化生产逻辑。
这支作品如同音乐产业的硅基生命体,在保留K-pop流行骨架的同时,将web3.0时代的组织哲学注入偶像工业。当传统女团仍在争夺市场存量时,tripleS已通过开放协议重构生产-消费关系,为元宇宙原住民一代定制了可编程的文化图腾。
整首音乐的创作、编曲、包括舞蹈的编排都是k-pop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尝试。
在连续两首舞曲之后,E班演唱的又是一首舒缓的乐曲—— 淑熙的《啦啦啦》。
虽说是一首舒缓风的音乐,但《啦啦啦》是典型的k-pop风格,歌曲的主副歌部分以重复的“LALALA”为核心,搭配跳跃的电子音效和节奏感极强的鼓点,营造出轻快、欢乐的氛围。这种简单却极具记忆点的设计让听众很容易跟唱,是k-pop音乐中必不可少的“洗脑”特质。
编曲中融合了电子合成器、复古disco节奏以及现代Edm元素,既有复古的动感,又不失新鲜感。副歌部分的音效处理(如骤停的节奏和突然爆发的高潮)增强了歌曲的戏剧性。
至于歌词过于简单,缺乏深度,但这也正是k-pop一贯的风格么?说好听点,这正是作为舞曲的优势——通过纯粹的音乐能量去吸引听众。
因为E班的两组成员不会对最终节目组的出道人选竞争带来太大压力,夏浩洋等导师的点评自然不会苛刻。
“一组的丁香同学嗓音带有一定的颗粒感,在高音部分处理得干脆利落,中低音则略带慵懒,与电子舞曲的节奏形成对比,增加了歌曲的层次感,很好;而二组的舞台表现力极强,在这首作品的表演中,大家通过充满张力的舞蹈动作和表情管理,将歌曲的“强势性感”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很不错。”
你品,你细品,主打的就是一个一组很好,二组也不错,携手共创和谐社会。
全程参与这次综艺之后,金娜觉得真人秀竞技类的综艺是真心没有一点意义,反正自己以后是再也不参加了。
最后的F班依旧会淘汰整个小组,但每组成员本就只有三人。
应该来说F班成员的压力还是会更大一些,她们尽管没有再奢望进入A班出道,但都已经坚持到这一步了,怎么也要留在节目中参加最终的决赛吧。
所以F班的两组选手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其实更为突出。
她们演唱的是一首分手神曲,教女人不当恋爱脑的《bYE bYE》。
《bYE bYE》延续了Red Velvet女团的“双面概念”。(Red与Velvet风格的融合)以柔和的R&b为基底,融入电子元素和梦幻氛围,展现感性细腻的一面。
主歌以低吟式旋律铺垫,副歌通过空灵的合成器音效与重复的“bye bye”吟唱,营造出迷离的离别氛围,旋律线条简洁却极具记忆点。
编曲层次丰富,电子鼓点、环境音效与成员的和声交织,形成“温柔中暗含张力”的听感,类似《Automatic》的慵懒质感,但更具现代感。
整首歌曲的设计亮点在于桥段部分(如wendy的高音即兴)打破平静,将情绪推向高潮,随后骤然收束,留下余韵。
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不同于激烈控诉,而是以平静口吻传递遗憾与释然交织的复杂心绪,契合Velvet概念的深邃感。
“好,一组黄蓉同学的强力高音与莫愁的磁性中音形成对比,公孙同学的稳定音色贯穿全曲,低语式演唱增强了氛围感;而二组的和声部分更佳,副歌部分多层和声叠加,营造出“群体告别”的沉浸感,凸显声乐实力的同时,强化歌曲的叙事性。两个组都表现的很出色,这让我很头疼啊,必须要舍弃一组人选么?这真的很难选择。”
“呸,就我们b班的两组成员很好选呗,我就活该被点名批评呗,到了人家那里都是棋逢对手,难分伯仲;而且你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好么,一组的三名成员,你每人的名字都提到了,还夸了音质特点,二组你作为整体点评,一个人名都没提,这明显是要捧一组,睁着眼睛说瞎话,你个胖老头子果然坏的很。”
参加这个综艺之前的金娜有多尊重、羡慕夏浩洋,如今的她就有多腹诽。
她想象中的夏浩洋是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天才创作人,创造出来的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是极其火爆,观众喜欢;所以她曾经也想象过如果自己有一天能进入胖猫工作室,成为夏浩洋公司旗下的一名歌手会如何,也正是因为听闻夏浩洋是《竞争100》这档综艺的导师之一,她才积极报名参加,以一个新人的姿态重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