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朱标嘴上说的是担心今后他们再次建功,无法封赏。
可在场几人却都很明白,最大的问题乃是大明不能有活着的异姓王。
倘若生前他们中有谁封双字王。
那等死后,朝廷为显恩德是不是还要追封其为一字王?
但凡读过几本史书的都知道,一字王乃是王爵最高,加上手握兵权,甚至就连皇子亲王都要忌惮三分。
非要说的话,一字王上面的确还有一字并肩王。
可凭老朱的性子,朱标的秉性,老朱家怎么可能容忍尾大不掉,权倾朝野的一字并肩王?
甚至就连一字王都不会容忍。
所以王爵之上的赏赐,那便只有赐死这个最高的赏赐了。
也正因如此。
此时不给他们分封王爵,与其说是朝廷吝啬赏赐,倒不如说是朱标为了保全他们,顾及他们的性命。
乃是为他们考虑的万全之法。
“陛下这话,属实让臣等汗颜。”
“对俺们这群武夫来说,有仗打才是最好。”
“我等武人的最好归宿也是死于战阵。”
“倘若因授封王爵,连累的我等将来不能再统军领兵,那对我等才真是惩治。”
“故而眼下并非朝廷不愿封王,乃是俺们这群老东西还想着为朝廷效力,不愿授封王爵。”
“徐帅说的是!”
“徐帅说的是~”
待徐达说完,李文忠等人也纷纷跟着点头附和。
而听到众人这话,朱标微微颔首的同时,命刘保儿将此次赏赐诸将金银、田亩,以及赏赐他们儿孙的圣旨交给了徐达。
“依照常理来说,方才那番话本不该由朕来说。”
“朝廷如何赏赐,也不该告诉诸位国公。”
“可也正如朕方才所言,诸位国公都是朕之长辈,关起门来便也就是一家人。”
“所以若有国公厌倦军武生活,今后打算留在京城颐养天年,朕自会早早封赏王爵,以朝廷恩养。”
“只是朕尚且年幼,仍需诸位叔伯鼎力相助。”
“故而朕请诸位不辞辛劳,将来朕必不相负。”
“臣等肝脑涂地,愿为陛下效力!”
“臣等肝脑涂地,愿为陛下效力~”
看着众人纷纷起身下拜,朱标顿了一下随即亲自将徐达搀扶起来,吩咐众人起身。
实际上!
将话说的这么明白,的确不是什么为君之道。
天家如何封赏,也的确不该告诉臣子。朱标也要保持天威难测的神秘感。
只不过,朱标觉得对待徐达几人却也不需如此。
毕竟徐达几人无论谁都不是心思愚笨之人,既然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还不如直接挑明,省的将来再因此产生嫌隙。
也是此时。
看完封赏名录后,徐达递给身旁几人的同时,抬眸看向朱标道。
“陛下,此次封赏是否过重了。”
“臣一年俸禄不过四千石,可这次赏赐却已逾万金之数。”
“微臣尺寸之功实在不敢受领。”
伴随徐达声音落下,其他几人也都看到了自己的赏赐,此刻自然也同徐达一样,觉得赏赐未免太重了些。
毫不夸张的说,此次朱标赏赐的金银要比洪武二年赏赐更加丰厚。
甚至先前几次赏赐加在一起,才勉强能与此次获封相同。
“而且....”
徐达迟疑数秒后继续说道:“而且允恭却也无甚功劳,此次竟也获封四品将军衔,属实是太过抬举他了。”
“微臣斗胆,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就在徐达声音落下,其他几人也打算一并下拜,谢绝赏赐之时。
却见朱标直接扶住徐达的手臂,让他不能下拜。
“徐叔何必推辞!”
“诸位国公也不需推辞。”
“论及功劳,几位足可封王,然因接下来战事仍需诸位效力,封王一事只得搁置。”
“也正因如此,赏赐金银,拔擢其家,也算是朝廷的一番心意。”
“一定要说的话,这便是你我君臣之间的默契。”
听到朱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徐达微微颔首,便也拱手领命。
其他诸将见状,也没继续推辞,欣然受赏。
与此同时。
朱标拿起酒杯,看向众人道:“建国之初父皇便也说过,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先前勋贵案时,朕没有徇私。”
“今次朝廷因粮产增加,海贸鼎盛得利颇多,此次赏赐自然要比先前更加丰厚。”
“此间富贵,当与诸位同享。如今盛世,自是万民共襄。”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随着朱标话音落下,众人纷纷举杯同饮。
宴至中场,朱标带着常氏、马秀英便也离开。
当只剩老朱和徐达等人后,这帮老兄弟们自然少了些顾忌,饮酒愈发畅快。
“上位!”冯胜已然喝的双眼失神,此时凑到老朱身旁,出声询问道:“这次老大给咱们弟兄赏赐颇多,朝中那些文臣不会说什么吧。”
“倘若是让老大难做,那哥几个不要赏赐也罢。”
“轮不到咱爷们操心!”
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后,老朱猛地放下杯盏,若无其事道:“如今老大既已登基,那这些个麻烦事便也不用咱爷们操心。”
“你们几个老东西就踏踏实实的,跟咱一起享受太平富贵日子即可!”
“不对不对!”
冯胜到底是喝醉了。
见老朱打算当甩手掌柜,他竟直接摆手否认老朱方才这番话。
“上位这话说的不对!”
“即便老大已然登基,已然是咱们的陛下。”
“可凡事还需上位您搀着、扶着。”
“冯胜.....”
就在汤和低声呼喊,一张大手按在冯胜肩头微微用力之时。
却见冯胜猛的一甩,直接将汤和的手打掉,没好气道:“我又没醉,拦我做甚!”
“上位!”
“属下想说句不客气的话,成不?”
“你说便是。”
当看到冯胜一手已经揽住老朱的肩膀,特别是看到老朱双眼微眯,饶有兴致的打量着满脸醉态的冯胜。
此刻包括徐达在内,在场所有人酒意瞬间便醒了大半。
“上位,冯胜他醉了,莫听他胡言。”
“我何时醉了?”
狠狠瞪了眼准备上前阻止自己的徐达等人,冯胜转而看向老朱,一字一顿道。
“属下先前还记的上位您说过,汉高祖刘邦‘内多猜忌,诛夷功臣,因其度量亦未弘远。’”
“还说唐太宗李世民‘能驾驭群臣,及大业既定,卒皆保全’。”
“你说这点刘邦便比不过李世民。”
“上位你不知道,当年听到这话,弟兄们心里是真他娘的痛快。”
“感觉遇到了明主,感觉先前跟着上位南征北战,辛苦也没有白费。”
“可是上位,后来您咋就跟弟兄们隔着一层?”
“勋贵案,分封诸王,陛下亲征。”
“这些个事儿您有其他打算为啥不跟弟兄们明说!”
“咱爷们能有今日荣华都是上位您给的,咱爷们的性命也都是上位您的。”
“莫说是让咱们交出兵权,就算是要咱爷们的性命,弟兄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您咋就不跟咱弟兄们明说!”
“上位,您当真不把咱爷们当弟兄了?”
和说完之后,依旧坐在椅子上来回摇摆,醉态茫然的冯胜不同。
听到这话的瞬间,徐达几人好似如遭雷击般立时站起身子。
此刻众人自是不敢饮酒,更不敢阻止冯胜。
此刻众人站在桌前,一个个表情呆滞,默默注视着老朱的表情变化。
这冯胜...
当真是疯了!
也就在众人神经紧绷,以为老朱要训斥冯胜之时。
却见老朱随意一笑,转而同样用带着醉意的语调,没好气回道:“你个杀才还敢说咱的不是?”
“先前就你们犯下的那些破烂事,咱如何跟你明说?”
“陛下,冯胜他属实是醉了.....”
不等徐达说完,老朱示意众人落座,转而冲眼前这些个老兄弟随意说道。
“先前国朝初定,一些个事咱做的虽有些欠妥,可当时却也是不得不那般。”
“不过如今便也好了。”
“标儿继位,国朝安定。”
“咱们这些老东西平日就安享太平,等到标儿需要咱们的时候,咱们就出来替标儿解决麻烦。”
“若是标儿用不着咱们,哥几个跟咱饮酒跑马,打猎如何?”
“好!”
冯胜应了一句后,砰的一声便一头栽倒在桌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见他如此,老朱也是毫不在意,朗声大笑的同时招呼众人继续饮酒。
也正是看到老朱全然不理会冯胜失礼,当下众人也是明白。
如今朱标继位,老朱进位太上皇。
所以如今的老朱更愿意跟他们讲兄弟情义,反而不似先前那般在乎所谓的君臣之别。
毕竟就方才冯胜那番话。
倘若是放在先前,老朱即便不会严惩冯胜,也会立时停下酒宴,更不会似此时这般,与他们继续对饮。
宴至深夜,众人已然喝的烂醉。
老朱斜靠在椅背上,抬头默默看向院中的月亮。
或许今日朱标的做法的确值得他借鉴。
将事情索性挑明,也省的双方相互猜疑。
就如方才冯胜酒醉之时的莽撞之言。
这些个老兄弟们虽都有小错,也是些许过失。
可说到底却也是跟自己出生入死,一并走过来的老弟兄。
对待那些已经阵亡的将士,自己极尽宽容,每每想起全是他们的长处。
对待这些尚且在世的弟兄,或许自己也该多一些宽容。
不过也好!
就像他刚才说的那样,如今朝中朱标主政。
若是朱标有需要,那自己便和这群老弟兄们出面。
倘若朱标用不着他们,那他也乐意同这些老弟兄们闲叙畅聊,追忆往昔。
人嘛。
总不能一辈子都紧绷着神经。
眼下连同朱标在内的后生小子们都能独当一面,他们这些老家伙也该适当挪挪屁股,给这些后生小子们腾出些位置来了。
星月空转,不顾人间百态。
眨眼次日,百官于月色星光之下缓步朝奉天殿走去。
“尚书大人。”
奉天殿前,詹徽凑到高启身旁,拱手行礼道:“陛下赏赐诸位国公的圣旨昨日已传至礼部,不知尚书大人可曾查看?”
“自然。”
“尚书大人可觉不妥?”
“嗯?”
听到詹徽这话,高启很是警惕的后退两步。
待和詹徽保持两个身位的距离后,这才出声询问道:“小詹大人何意?”
“难不成是说陛下所拟赏赐有何不妥?”
“不敢不敢,下官自然不敢。”
“只是尚书大人难道不觉得,陛下对几位国公属实太过优待了些?”
顿了一下后,詹徽压低嗓音小声说道:“此次魏国公徐达得金银赏赐最多,已逾万金。”
“曹国公之子李景隆得位最高,已进正三品将军衔。”
“此次陛下如此重赏,那将来若几位国公再立新功,朝廷当如何赏赐?”
“小詹大人是说?”
“若是将来赏赐不比今日,勋贵武将心中是否会有不悦?”
“倘若将来赏赐依照今日之规,那国库恐怕要单独留下大批钱财,好用于赏赐有功将帅。”
“而且几位国公家的公子不出数年,一个个便都要进一品将军衔!”
原本高启还有些疑惑为何詹徽竟会对朱标的圣旨有所非议,毕竟这家伙识时务那可是出了名的。
可听到最后这话,高启自然便也明白了过来。
最让詹徽在意的,恐怕是李景隆、徐允恭这些勋贵武将二代突得高位,他心中有所不甘。
并且高启也突然想了起来。
先前随老朱征讨倭国,詹徽也在军中。
然而如今朝廷赏赐有功将士,却独独没有詹徽。
想来詹徽心中不平,也是必然。
“那依小詹大人的意思呢?”
“下官人微言轻,不知如何开口言说。”
“小詹大人过谦了。”
高启应了一声,转而笑着答道:“小詹大人若有所请,禀报谏言即可。”
“礼部虽不比其他六部地位尊崇,可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自然不会退缩。”
“高尚书这是打算与下官同谏?”詹徽惊讶之余,当即询问。
而看着詹徽那一脸惊喜的表情,高启很是平静的微微颔首。
“自然,小詹大人再怎么说也是我礼部官员。”
“本官暂代礼部尚书,自是要与你同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