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不收税,官不贪财,将不畏死,如果真能做到,或许真能长治久安,只是这怎么看上去像是虚无飘渺的目标。你又有什么办法?”
这十二个字确实镇住了诸葛玄,诸葛玄沉思了半响,找不到实现这十二个字的办法,便又开口问道。
“这十二个字,简简单单,却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先说第一点,农不收税,看上去不可能,但是先生有没有想过,历朝历代的财富都在谁的手里?”
“官员和商人。”
“不错,既然大部分的财富都在他们手里,那从他们手里收取税收理论上存在可操作性,这个观点先生同意吗?”
诸葛玄点了点头,观点他同意,但难就难在怎么样去操作,这两类人可以说是一个朝代的统治阶级,哪个统治阶级会自己挖自己的财富?这本身就是一个驳论。
“商税一直都有,只是士农工商,商在最底层,因此,朝堂里的诸公都选择忽视商人,而商人却是这个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士农工商,每个阶层都能创造财富,而历朝历代都以农税为本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相比农税来讲,商和工的规模太小,统治阶级对他们的重视不够,难而事实上他们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比如说工,可以说每一次工业的进步便造成社会的变革。”
“以前是人类用的是石器,再慢慢到青铜器,铁器,这三个工业的进步代表着人类社会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那先生认为,工业的发展重不重要?”
“再比如商税,普通百姓只在乎吃饱,有衣穿,而稍微富足点的就考虑水果点心,或者首饰,锦衣之类的,这些贵重的东西,小子将他们统称为侈奢品,商税的重点就在这些侈奢品的买卖之上。”
柯兴讲完,端起茶杯喝了水口,等待诸葛玄两人消化这些知识。
“而工业和商业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安置更多的人,全国的土地就那么多,如果全国的人都是种地,那现实吗?但人总要吃喝,他们的收入从哪来?这便是一个门道。”
以诸葛玄的才智,想通此事到也容易,只是又出现另一个问题,如果商业和工业真能比务农收入更高,那都是做工了,地谁种?而且,历朝历代,人口从来就没有过亿,那原因在哪里?
柯兴似乎看出诸葛玄的疑问,放下茶杯接着说道。
“重视工商业的作用,有三点,一是提高国家税收,降低农税,真到了农无税的时候,离长治久安目标近了一大步;二是安置百姓;三是培养新的统治阶级,用以对抗老的统治阶级,为改革保驾护航。”
“至于土地能否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那要分三个手段:一是增加高产作务的种子,小子安南之行,很大的原因就为了那里的水稻种子,一年三熟啊,如果引进,那得养活多少人?”
“既然有一年三熟的,那有没有其他产量高的种子?这些要我们去寻找,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的。”
“二是增加土地面积,不论是开荒还是其他手段,土地多了,自然就会产出更多粮食,养活更多的人。”
“三是人工改良种子,让种子和更高的产量,人工改良土壤肥度,让土地更适合种子的生长,这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是建安学府正在走的路。”
柯兴的话讲得不多,但字里行间看出了他的一个治国思路,而且都是很务实的一种,并没有高谈阔论,画大饼。
慢慢品出味来的诸葛玄,眼里充满了赞赏。
“所以侯爷有大才,却不入朝堂的原因所在?”
“历朝历代并不缺少改革之人,但是大多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改革的根本是革统治阶级的命,而改革者却没有跟统治阶级对立的实力,所以大多改革者落得身败名裂。”
“小子却是先行改变百姓的思想,培养新的统治阶级,联合新的统治阶级与老的统治阶级对立,由其是基层官吏,让政策真正能达百姓耳朵里,不走样,那么改革才有成功的希望。”
基层,思想,新的统治阶级,这些名词有的陌生,有的熟悉,但不防碍诸葛玄两人对柯兴思想的理解。
历朝历代改革者都是身居高位,占具朝堂之上大多重要官职,才能让令出朝堂,只是他们忽视了地方基层,所以一些好的政策,到了地方上,就出现了畸形,不仅百姓没得到实惠,反而更加重了百姓负担。
“侯爷的视野独具一格,老夫佩服,侯爷的这种作法,可有说头?”
“哎,小子给这种思想起了个简单的名字:农村包围城市。”
细细品味之后,诸葛玄一拍桌子。
“妙呀,农村象征着贫困的平民底层,城市像征着富有的统治阶层。侯爷的做法都是从底屋开始一步步蚕食,跟温水煮青蛙的作法有一曲同工之妙。”
“侯爷想当皇帝?”
诸葛玄应该知道的都了解的差不多了,此问直入主题,他诸葛玄要出山,如若从龙就有从龙的做法,如若辅助就有辅助的做法。
柯兴一听便露出苦笑。
“不瞒两位先生,小子初时只想着今日有酒今日醉,可后来看到百姓生活孤苦,便于心不忍,想着做些事情,让百姓有个盼头,到如今跟在小子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小子身不由已了。”
“龙椅不仅是权利,也是一种禁锢,那不是小子想的,可是,放眼华夏,还真没有一位跟小子志同道合的皇帝,皇子,小子现在只能亲自上阵了,否则,也对不起跟着小子的人,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