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母子二人满肚子的疑惑,却又不敢多说话,只是默默的裁剪起布料。
只见包子铺里,汉子与那随行的小伙已喝完一大碗白粥。
小伙低下脑袋,凑近汉子的耳朵说道:“大人,一个穷教书的,杀便杀了,何必做什么寿衣?”
“本门的规矩,杀一人而赠寿衣,来世便不寻仇。”那汉子低声说道。
“这姓于的白日里多在酒楼、赌坊厮混,只怕是不好对付。”那小伙说道。
“嗯,我等入夜之后再动手便是了。”那汉子说道。
两人对视一眼,不再言语,只顾各自啃着手里的大肉包。
两人的声音极其轻微,却一字不落的落入了伏波的耳朵,一时之间,吓得他脸色惨白,也不知于老师在何处结下死仇,竟然惹来了杀身之祸。
伏母见状,赶忙问道:“怎么回事?”
伏波说道:“没事,被针戳到了手指,凉水泡一下便好了。”
伏波说罢,用手指了指正在裁剪的布料,在木案上画出一个“于”字。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寿衣是为于老师而做的。
伏母本就识得一些简单的字,她早已猜想到了这一层,见伏波这么一比划,当即也吓得有些发懵了。
缓了一会儿,伏母向伏波使了个眼色,朗声说道:“儿子,这吊边的银线不够了,你去何老板的店里赊几卷,回头我再跟他一并结账。”
伏波何等的机灵,当即便明白伏母的意思,开口应道:“好啰,我这便去。”
说完便放下手中的活,出了门往巷口方向走去。
才走出几步,忽见一个身影一闪,便拦在了伏波的前面,定眼一看,原来是那个腰挂长剑的小伙。
“去哪里?”小伙盯着伏波,冷冷的问道。
“客官有什么交代的?我去取几卷银线回来,店里不够了。”伏波不慌不忙的说道。
“哦,没事。”那小伙看不出伏波有什么破绽,只好回到了包子铺中。
伏波不紧不慢的继续往前走着,在巷口处拐了一个弯后,便撒腿没命般的往正心草堂跑去。
一口气跑到学堂之中,也不见于老师的人影,一问隔壁的刘大婶,说是他一大早便出门去了。
鸿运来!伏波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此处。他跑到鸿运来之中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于老师的身影。
一个胖胖的赌客,让他到醉香亭看看,说是八九不离十,就在那里喝酒。
伏波又奔到醉香亭,哪里有于老师的影子?一问酒保,说是今日不曾来过。
伏波一时没了主意,拍着大腿嘀咕道:“老于啊老于,你死哪里去了?难不成你去了春满楼?那种地方,我可是进不去呀!”
不知不觉之间,伏波走到了宜城湖畔,定眼一望,只见二三十丈远的湖面上,于老师正盘坐在一条扁舟上,一手拿着酒葫芦,另一只手对着半空戳戳点点,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在发什么疯。
伏波大喜过望,站在岸边大喊大叫,终于引起了于老师的注意。
那扁舟不急不慢的划了过来,隔着老远,伏波就喘着粗气嚷道:“老于,我可算找到你了!”
“臭小子,总是这么没大没小。今日我心情好,不与你计较,来来,上船与我对饮几杯,听听我刚得的佳句。”
于老师一边悠哉悠哉的划着那叶扁舟,一边说道。
“还佳句呢?十万火急!”伏波大声嚷道。
“天大的事,也比不过喝酒吟诗,欣赏这湖光山色。”于老师微微笑着说道。
于老师顿了顿,自顾自的朗声吟道:“江南秋水映青天,万木凋零水自怜。我欲乘风登画舫,却忧惊起一湖烟。”
“这诗你觉得如何?”吟完,于老师嘴角挂着笑,带着几分得意的神情问道。
“快让我上船!”
伏波气不打一处来,哪有心思欣赏什么诗句,冲着于老师大声嚷道,眼见那扁舟快要靠边了,一个健步便跃了上去。
他接连跑了数处,加上急火攻心,早已渴的不行,一把夺过于老师手上的酒葫芦,连喝了几大口,这才低声说道:“于老师,有人要取你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