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武这头,攻克寝的难度实际上比攻克平舆要低。
寝地离寿春很近,寝城之人同寿春之人交游密切,同宗同族,婚姻连袍,不可计数。
因此,听到秦军要攻打寝的消息,有许多家里和寿春有亲的人,一早就弃寝城逃寿春去了。
更有甚者,连寝地守城的主将都跑了,两个偏将中年龄大点的勉强带兵抵挡,可他哪里是蒙武的对手呢,不出几日就被斩首,寝城告破。
蒙武带兵进入寝城驻扎,派手下去向李信报告战况,参军去府库中清点寝城所剩余的钱粮物资。士兵们攻城疲惫,记完功后就先休息了。
蒙武等人简单查看了官府的情况之后,准备返回军营,路上看到了几个小孩,见了他们就远远的躲开,其中一个年龄太小跑不动,摔了一跤倒在地上。
蒙武上前去扶他,谁知道小孩子推开他的手,自己站起来跑了。
“哪里的野孩子,真没礼貌,”校尉看到了之后,不瞒的说,
“我要是带兵把你的家乡占了,你大概也要这样对我,”蒙武苦笑了一下。
“将军,”蒙武回到军营没多久,参军清点好库存来了。
“这么快?”蒙武计算了一下时间,“府库中还剩下些什么?”
“回将军,”参军回报,“粮食、兵器都不见踪影,除了几只死老鼠,几乎什么都不剩了。”
“什么?”校尉疑惑。
蒙武暗自思考,如果是正常的兵败,府库中的东西即使因为守城消耗,多少也会留下一些,不至于干干净净。出现这种情况,很难说对方是不是有所准备提前转移了钱物。
“这样,”蒙武对参军说,“你找几个会说楚语的兵将,扮做逃难的模样,混进寿春城里,看看是什么动静。”
“喏,”参军领命。下去准备去了。
稍微休整了几天,派去李信那边的通传回来了。
“大人,”小兵回报,“李将军已经攻克平舆,要大人将兵先开拔到寿春八百里外下寨,威慑楚都,李将军已经带6万人马出发,星夜前进,即刻就与蒙将军会师。”
“嗯,”蒙武答应了一声,“你等路途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吧。”
通传下去之后,蒙武叫来参军问话。
“细作可有消息?”蒙武问道。
“大人,”参军回答,“细作回报,楚地民风好巫,楚国的国师占卜,占出一个蒙卦。”
“这是什么说法?”蒙武并不懂得阴阳数算之学,但这蒙字正好是他的姓。
难道说,这巫师还能算出来,攻下楚国的人是我蒙武?他内心暗自忖度。
“蒙者,昧也,小鬼偷钱,乃时运不祥之兆。”参军解卦给蒙武听。
“这样啊,”蒙武点点头。
“现在寿春城内人心惶惶,家里同越人有亲的,都在想着要不要继续南逃。”参军说。
“没有亲的呢?”蒙武问。
“在想办法攀亲戚。”参军回答。
“还能这样?”蒙武还真没想到。
“楚人生性怯懦,无有征战之心,”参军分析道,“更何况此时的寿春,已经如惊弓之鸟,随时可破。”
“果真如此?”蒙武皱眉,事情的发展明明很顺利,但他却总觉得哪里不对。
“千真万确,大人,”参军回答。
“可有向寿春派出过眼线?”蒙武问道。
“几次派出细作都是这样回报的,”参军回答,“应该不会有失。”
“唉,好吧,”蒙武叹了一口气。
“行军打仗,最忌上下离心,李将军军令在此,我等即刻开拔。”他下令道。
蒙武军经过休整,气势比李信军稍强,但也就是稍强一点。
楚地水网密布,树木横生,湿气很重,秦卒不习水土,因此军中得病者甚多。
蒙武爱惜士卒,留生病之人暂且在寝地养病,自己带着尚可行军的兵士出发了,一路上多有人因病反寝,等在寿春外扎营时,也是剩下六万多人。
“唉,那是什么?”安营扎寨之时,士兵们私下里议论起来,纷纷抬头指着天上的太阳,参军留心听了听士兵们的窃窃私语,等到大帐安好,回报蒙武。
“将军,”参军对蒙武说,“军队士卒,今日多有观日者,将军可知?”
“哦?”蒙武军务繁忙,确实没太留意。
“日有何可观,除了下雨的时候,不是每天都要出来的么?”蒙武不解。
“将军有所不知,今日同往日不同,除了有日,还有晕。”参军回答。
“害,自然现象而已,”蒙武笑笑说。
“将军高见,”参军恭维了一句。
“咱们的太尉尉缭先生说过,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谓天官时日阴阳向背也。”蒙武补充道,“行军打仗啊,靠的是本事,是将士们卖命,和这些天象什么的,没甚干系。”
“将军熟习兵书,又有兵家大师尉缭子指导,对于此等道理了然于心,属下佩服。”参军行礼。
“可咱们军中,千千万将士,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见解,”接着他话锋一转,“阴阳迷信,虽然都说是迷,可也架不住,就是有人信啊。”
“也对,”蒙武思考了一下,觉得参军的话有道理,“这日与晕有什么讲究,你且说来我听。”
“回将军,日而有晕,此乃白虹贯日之兆。”参军解释道。
“白虹贯日?”蒙武问,“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从自然天象的角度说,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最近天气恐怕有变。”参军回答,“从阴阳迷信的角度来说,日为君王,此为主君被威胁之兆。”
“啊?”蒙武听了吃了一惊,“你是说王上会有事?”
“将军,切莫迷于此,王上真龙之人,不会有事,”这回轮到参军来安慰蒙武了,“眼下我等要做的,第一是要稳定军心,莫要因此而损了士气啊。”
“此话有理,”蒙武答应,他稍微思考了一下。
“这样,你暗地里找人在军中传话,”蒙武灵光一闪。
“将军的意思是……”参军问道。
“你就说,这里是楚地,”蒙武吩咐道,“俗话说,一方的天管一方的人,在楚国这里看见白虹贯日,当然是楚国的君主要出问题。”
“是,”参军答复。
“更具体点说,我秦军不日就要兵临城下,马上就要生擒楚王,正应了白虹贯日之兆。”蒙武一拍手。
“将军英明,属下佩服。”参军敬佩的回复,“属下这去安排。”
“说哪里的话,你善于观察,听得军队里的动向,帮了大忙,”蒙武打量了一下这个参军。
“你叫什么名字,”蒙武问。
“小人自越人部落扬越而来,无姓,单名一个禄字。”参军回答。
“好,禄参军,这回你立了大功,我回去之后定会举荐你入朝,”蒙武说。
“多谢蒙将军,”禄行礼之后,出去办事了。
李信的军队遇到了和蒙武一样的情况,士兵水土不服,生病者众多,又兼未及修整便急行军,有很多人坚持不住沿路倒地不起。
等到李信和蒙武合并,二人手中加起来只有11万人左右。
“楚军有多少人?”二人合兵之后,指挥权交给了李信,李信问禄和自己带来的参军。
“回李将军,”李信的参军回报,“楚王手中有十五万军登记在册,已被我军细作探知。”
“好,”李信说,“楚军人数虽稍长于我,但军队战力低下,更兼军心涣散,带我军修整好后,即刻攻打寿春。”
“将军,”禄回报,“将军,小人虽是越人,但楚国同越国长期共治,我对楚地也略有了解,楚国君暗臣强,楚王手中虽然只有十五万军,但不代表楚国只有十五万军。”
“哦,”李信问道,“此话怎讲?”
“楚国的世家大族,多屯私兵,之所以不助楚王,是怕自己实力削弱。”禄回答。
“贵族,实为国家之蠹虫啊,”李信听完摇摇头。
“大人所言极是,”禄说,“可如此亡国之际,若再不出力,身家性命也难保。楚人虽自由散漫,却从来也不胆小怕事。我大军相逼至此,若是楚国上下同心,则楚军难以计数,人人同仇敌忾啊。”
“那你有何计,”说的确实有道理,李信听了之后思考了一下,问禄。
“楚地好巫信鬼,可先遣人买通国师算占,再下降书保楚王降后荣华富贵,则不战可胜。”禄说,“此计若不成,再攻城也不迟。”
“善,”李信回答,“就按你说的去办。”
禄于是派了两路细作,一路去收买国师,一路去劝降楚王。
“此非人臣所能为,”细作来到国师面前,被国师拒绝了。
“我虽然是巫,但也是楚人,亡国在即,没有帮敌人的道理。”国师说,但是秦军现在就在城外,国师害怕把细作交给楚王反而被猜忌,于是暗中把他们送了回去。
国师的担心多少有些多余,他那边没有成功,楚王这边倒是先动摇了。
当下的楚王名为负刍,几年前杀了自己的兄弟熊犹上了位。没当王以前,负刍觉得自己委屈,大家都是庶公子,明明自己年龄还要长熊犹几岁,兄长却偏偏选了幼弟即位,于是心生嫉妒,而行篡逆之事。
可当他当上了楚王,他才发现这楚王实在是个鸟都不愿意呆的位子,每天上朝议事,巫师先出来神神鬼鬼的说一通怪东西,世家大族再三三两两的分分蛋糕,自己来了和没来一样。
长此以往,他对楚王的位置早就没有了什么留念。这一会秦军来了,颇有点想甩锅的意思。
“大人,”禄这边得到消息,回报李信,“楚王已经有所动摇了,我等再加加码,或许此计能成。”
“好!”李信开心的说,“不战而取人之国,此上计也,参军大功!”
听到楚王要投降的消息,兵士们的想法却各不相同。
有人出征就是为了斩首立功,不战则无功,心里自然不爽。
有的身体弱,来此水土不服,心里只想早点回去,听到这消息长舒一口气。
还有一些从楚地收编的人,虽在秦军之间,可自己的国家要亡了,怎么能不悲哀呢?
于是军中有楚人开始默默的传唱:
“背夏浦而西思兮,
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
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
悲江介之遗风。”
悲伤的楚歌并没有引起秦人的重视,此时包括李信在内,秦军上下,几乎都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之中。
忽然,有人来报说王贲派了几个通传,马不停蹄,星夜兼程,已经来到此处。
李信心里咯噔一声,赶快请人进来。
“将军,李将军,”来人慌慌张张。
“怎么了?”李信赶紧问。
“将军,我军后方郢陈,遭到大军攻击!王将军正率军守城。”
“什么?”李信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是何人在攻打陈地?”
“回将军的话,”通传说,“军队皆着燕国之服,将军不知是何人。”
“燕国?”李信一皱眉,他几个月前才攻破了燕的首都,燕军那不堪一击的样子他至今还记得,怎么忽然就有了和秦军对抗的勇气了?
“将军,将军!”还没等李信想透,第二拨通传赶了过来。
这拨人虽后发,但走的更急,一到地方,马先累死了。
“又是何事?”李信有种不详的预感。
“将军,大梁、新郑,皆有人起兵,”通传回报。
“起兵?”李信感到非常意外,“是何人?”他问。
“大梁军打着魏的旗号,新郑军打着韩的旗号,”通传回报,“当下两处的守将正在交战!”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李信感到无奈。
楚国国都就在眼前,眼看就要建立不世之功,谁料后方忽然起火。
“将军,要怎么办?”校尉问李信。
“后方不稳,再战不利,”李信果断的说。
郢陈乃是输送军粮的要冲,如果此时不救,万一被攻克,大军粮草不济,别说攻城,军士还有哗变的可能。
“传我军令,回师救陈。”李信下令。
军令一下,十一万大军星夜启程,火把连天,往郢陈返回。
李信回头看看楚国的首都寿春,想着即将要投降的楚王,叹了一口气,领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