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司毋检这头,收到了昌平君的消息。
虽然发消息的时候昭明还没有见过乐将军,但是昌平君很相信昭明的判断,大概比昭明本人还相信。
于是,发消息的时候,昌平君直接快进了一步,要司毋检寻一人假名顶替为郢陈太守,派遣使者入楚联系项燕,自己做好监军的准备。
司毋检得了命令,把昌平君其他的门客都叫来。
左右问了几个人,竟然挑不出一个合适的。
“大人啊,”正在着急的时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了过来。
“老先生?”司毋检赶快行礼,然后扶着老者走了几步,“您怎么来了?”
“大人是不是在找人守城?”老先生问道。
“正是,”司毋检回答。
“要是先生不嫌弃,就让老头子来替你吧,”老先生说,“我呢,虽然没有大才,但是看管了半辈子的粮仓,对于军粮补给方面的工作还是有心得的,等秦军来了,我只做这方面的工作,不会有失的。”
司毋检对这位老先生其实印象很深,说起来昌平君会收这位先生当门客,实在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
那是昌平君刚被免相入楚的时候,司毋检随着几个门客一起陪同昌平君到郢陈赴任。
走到郢陈近郊的时候,一行人远远的看到有一个小孩,正坐在路边一个坟头附近,哇哇大哭。
“唉,”昌平君看到小儿哭泣,叹了一口气说,“想是家中亲人去世掩埋于此,这么小的孩子,怪可怜的。”
门客们见昌平君可怜这个小孩,于是拿了些吃的喝的准备给他。
结果小孩不要吃喝,他指了指坟头附近一棵枣树。
“我想吃那个枣子,”小孩说,“你们给的这些,我娘也能做,那枣子甜,别处没有。”
真是淘气小鬼头,司毋检心想,别人的坟头树也要采。
“别哭了,小孩,”门客中有一人名为现,他站出来对小孩说,“哥哥这就帮你。”说完,他站上坟头,摘了枣子给小孩吃,小孩吃了枣子,笑着跑开了。
本来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结果没想到,等到昌平君到了郢陈安定下来之后,那个名为现的门客忽然就病了。
一开始只道是水土不服,谁知道请了郎中也瞧不好,一开始还能下床,后来过了几天,直接眼睛也睁不开了,嘴里还经常念叨些胡话。
大家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谁也不知道怎么办,甚至还有人建议昌平君准备一口薄棺材的,被昌平君哭笑不得的否决了。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这天,忽然来了个胡子花白的老头。
“郡守啊,”老者找到昌平君,“近日府上可是有人生病?”
“是的,”昌平君行礼,“请问老者可是郎中?”
“唉,老头子我啊,没有那个本事,”老者回答,“我呢,也就是虚长了几岁而已,前几日啊,有一家小儿犯了事,请我过去看。等那小孩好了之后,我一问来由,就知道您府上一定也有人遇到了,于是就来看看。”
“哦?”昌平君听糊涂了。
“敢问郡守,前几日可是过路时,让手下帮小孩摘了坟头边树上的枣子?”老者问。
“有此事,”昌平君回答,“不过不是我让摘的,是手下自己去的。”
“唉,我是从那孩子那听说的,细节呢,我确实了解的不清楚,小孩子嘛说话没头没尾。”老者说到,“请问摘枣子那人,这几日可是重病不起?”
“正是,”昌平君回答。
“老头子啊,有点法子可以试试,”老者对昌平君说,“不过有没有事,就不好说了。”
“啊,那有劳先生,”昌平君赶紧请老者进来,司毋检正好看到昌平君带着老者去现的房间,于是好奇的跟了过去。
“老姐姐,你啊,这么计较做什么呢?”等他来到房间里,发现昌平君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那位老者则对着空气说着话,“这些小辈的,又不是故意的,说起来人家也是为了哄你家的孙儿子啊,你就饶了他吧。”
半晌之后,老者说完话去了,昌平君让司毋检去送送他,司毋检便把老者送出了郡守府的大门。
等他回来时,听到门客们都在窃窃私语。
再去找昌平君,发现病了多日不能起的现竟然好了,正坐在床上,昌平君则一脸惊讶的在和他说话。
司毋检也很惊讶,他问现,这到底是怎么了。
现回答自己也不懂,前几天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压住了一样起不来,具体的什么事情都记不得了。
可是,到了刚才,忽然就感觉压住自己的那东西好像不在了,浑身都轻松了。
经过了这事,昌平君变的很尊敬那位老者,经常派人送些吃喝度用什么的,把他当个神仙供着,这老头从来也没推辞过。
这一会情况危急,这老先生竟然在这时候出来说要帮忙,司毋检既感激,又有些不忍。
“哎呀,你这后生,”老头看他犹豫,反而数落了起来,“我啊,黄土都埋到脖子根了,有什么好怜惜的呢?
“你们要有什么救国的好计策就去做,不要犹犹豫豫的,耽误时间。”
司毋检行礼,然后答应了老者的要求。那位叫现的门客听说老者来了,赶紧出来拜,拜过之后,来寻司毋检。
“司大人,”现行礼,“小人久寄食于此,却未有尺寸之报,此回国家危难,我已找了愿意随行的二人,欲意同入楚说楚王和将军,还请大人恩准。”
司毋检想了想,确实也没有什么太好的人选,这三人无论好歹,至少是愿意去,于是答应了。
现谢过司毋检之后,收拾准备了一下就出发了。
现出发之后没过两日,随着秦军逼近的消息到来的是一个年轻人,此人虽然年轻,但是气度不凡。
司毋检不敢怠慢,行礼之后,问起详细的情况。
“回司先生,”年轻人回礼,“某乐姓,单名一个包耳?,祖上是燕国的大将乐毅,现在在齐国任事。”
“乐将军,”司毋检说,“将军此次来,是如何说法。”
“回司先生,某此次来是奉命行事。”乐?拿出一卷竹简交给司毋检,“这是你家主人和先生商议后所定之计。”
先生?司毋检和昭明只有一面之缘,他并不清楚的知道秦国发生的事情,对于昭明的印象很浅,反而奇怪自己家的主人都四十有五了,怎么还学黄口童儿拜了老师。
但这时情况紧急,他赶紧拆开书卷来看,上面是昌平君的字,把要如何如何说的清清楚楚。
“妙计啊,”司毋检感叹。
“先生,时间紧急,你我赶紧准备吧,”乐?行礼。
“好,随我来,”司毋检带着乐?准备起来。
这个神秘的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手写了调动常驻的屯卒,召集散兵的书卷之后,稍微得空的司毋检不禁思考了起来。
往常有什么大事小事,昌平君都是口述,由别人来代写,这回竟然是亲书,看来这位刚来不久的先生很是不简单。
现这边,几人扮做商人,不敢怠慢,快马加鞭的来到了寿春,经过通传之后,见到了项氏一族的将军项燕,把昌平君准备起私兵响应的事详细的告知于他。
“哈哈,”项燕听他们秉明来意之后,大笑道,“我与昌平君英雄所见略同,带我点军整兵,以我族人为将军,绕道彭城以援。”
过了几日,昌平君那边传来消息,他告诉项将军,自己准备起兵响应项燕。并且建议,可以派兵分两路,以魏韩军为名,包抄秦军后方,以壮声威,项燕看后大呼妙绝。
“昌平君,真大才也!”项燕由衷的说,“我先前还担心他久居于秦,早不与楚国同心,没想到他不仅心还在楚国,还因为在秦国居住,少了这糊涂楚王的一身毛病。
“此乃天助我大楚,考烈王若泉下有知,一定会欣慰有此英明儿孙啊!我项氏族人,愿意听从昌平君的差遣。”
“大人,”现赶快提醒项燕,“咱们都是楚人,应该是说听从楚王负刍的差遣才是。”
“大王为奸邪所困,凡事犹犹豫豫不能决,”项燕说,“若等得他发话,秦军恐怕已经攻破寿春了。”
“将军?”现连忙问,“难道您在此聚兵,不是楚王的意思?”
“我在此聚兵,是为了保护楚国的百姓,”项燕说,“大王若心怀苍生,那同我自然是一条心。若不然,也不配为楚王。”
现虽然也是楚人,但是久跟随昌平君在秦国,对楚国的政治局势并不了解,听到项燕的话有些云里雾里,为了避免失言,只得暂时不说话。
“大人,”正在感叹之际,前方探马来报,“李信军并未走武关,而是自大梁一带出发,现已经进入楚国旧地。”
“具体到了何处?”项燕问。
“正在郢城驻扎。”手下回答。
“大人,”另一路探马来报,“司大人传信说,昌平君找到了乐氏的后人,可以将兵,正在郢陈待命。”
“有这回事?”项燕问现。
“将军,我等出发的早,并不知晓此事,”现回答,“但是我家主人,性格宽厚,待人友善,好结交朋友,不吝惜美玉钱财,能与乐氏族人交游,也在情理之中。”
“好!”项燕扶剑站立起来,“那我且相信你家主人,我项氏的族兵不日就绕道彭城,经城父进入郢陈。”
“多谢将军,”现行礼,“小人这就去派人去通传。”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项燕的军营。
“今事已备,就让我项燕,来会会这位一击破燕都的秦国大将军吧!”项燕对着手下们说。
“是,”众将行礼,“愿与将军勠力同心,一致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