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走在归国路上的昭明并不知道,围绕他这个小小的行人吏,在秦庭内部还曾经有过一场讨论。
王绾一行人在回到咸阳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汇报和物品交接,到了论功行赏的环节了。
“吁先生,你之前说,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你知道昭先生想要什么?”王绾问吁糜冶。
“回大人,”吁糜冶回答,“我和昭大人,在阳城的时候啊,遇见了他一个亲属。那个少妇,命不好,被没为了隶臣妾。我想啊,昭大人的心愿,一定是想要让自己这个亲人还为庶人。”
“还有这等事?”王绾说。
“千真万确啊,大人,”吁糜冶回答。
“好,”王绾点头,“待我据实陈奏秦王。”
嬴政这边,收到了王绾的上奏,王绾在奏疏中将此行前后的遭遇和在楚国用间及和谈的细节交待的清清楚楚,而且并没有为自己邀功,只是请求秦王将左右副使及家人的隶籍免除。
“准了,”对于秦王来说这属于是举手之劳,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不过很显然论功行赏的工作并不止于此,要不要是一回事,给不给是另一回事。秦国有制度在,况且,若不赏有功之人,只会令天下士人寒心。
但是出使这样的活动,功劳并不与斩首简单的等同,也很难套用考核吏员的擢升规矩,具体要怎么赏,还得仔细的考量。
尤其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六国马上就要归秦了。四海一统之后,这天下的故事,看似好像是即将要迎来结局,实际上,这才是刚刚开始。
“小高子,”赢政吩咐道,“召蒙毅,冯去疾,李斯来见。”
“嗨,”小高子得令,正要离开时,又被嬴政叫住了。
“且慢,”嬴政说。
“王上有何吩咐?”小高子跪下问。
“李大人公务繁忙,先不要叫他,”嬴政回答,“召蒙毅和冯去疾。”
“嗨,”小高子退出去了。
“见过秦王,”蒙毅和冯去疾应嬴政的要求来到了仪事的偏殿。
“爱卿平身,”嬴政说。
“谢秦王,”蒙毅和冯去疾谢恩后站起来,等着嬴政发问。
“二位爱卿可知道此次出使楚国的事情?”嬴政问。
“臣知道,”“已知。”二人回答。
“依你们二人看,”嬴政问,“使团的三位临时的主官,王绾、吁糜冶和昭明,该作何赏?”
“王上,”冯去疾先说话了,“臣以为,若要赏赐官职的升迁,应当参考当前的任官情况。”
“讲,”嬴政说。
“回王上,当前的九卿之中,郎官和少府人数已经有富余,而奉常和典客之属还有缺额。”冯去疾回答。
“这样啊,”嬴政点点头,“这却是为何?”他顺口问了一句。
“王上,”蒙毅上奏,“郎官乃是内廷之官,有机会能够议事参政,少府管理皇室财产,能够接触到奇珍异宝,这些都是美差。
“而奉常主管礼仪,典客主管与匈奴,西南夷,西羌部落的交往,都是外廷之官,难以得到升迁,因此无论宗室还是功臣子弟,都更乐意为郎。”
“哼,这些个人,嘴上念着大秦万年,心里全是算计,”嬴政摇摇头。
“王上,”冯去疾建议道,“既然蒙大人说到了这个问题上,臣正好有个建议。”
“爱卿但说无妨,”嬴政点头应允。
“王上若是不满意现在的官吏任职,可在明年拔擢功臣子弟时以满额为名,将部分功臣子弟派去地方当官。”冯去疾建议,“这样不仅可以稍微缓解中央官员薪俸的压力,也可以加强对于地方的统治。”
“善,”嬴政回答。
“等到了时候,冯大人可记得要提醒王上。”蒙毅说。
“朕不会忘的,”嬴政说。
“王上圣明,”蒙毅低头行礼。
“奉常和典客属中各缺些什么官?”嬴政继续问。
“太宰和太医手下都有不少缺额,”冯去疾回答,“典客属中的行人和典正需要出使周边夷狄部落,蛮夷之人性情野蛮,并不懂得不斩来使的礼仪,经常有行人一去难回,因此常缺。”
“典客大人的年事也高了,”蒙毅补充道,“老典客与我爷爷蒙敖是一辈的,只是稍微小上几岁,这几年几乎天天念叨着落叶要归根。”
“太宰和太医一个掌王室宴饮和祭祀礼仪,另一个掌巫和医官,”嬴政自己分析,“这些都需要专业的知识,王绾这次出行的二位副使一个是奴隶,一个是贱商,恐怕做不来这样的工作。”
“王上,”蒙毅回答,“臣听闻,左使昭明并不是贱商,其先是楚国贵族昭族,只是家道没落,不得以而行商为业。”
“昭族?”嬴政对于楚国的贵族是有了解的,昭族现在正是楚国的显族,何谈没落?
“那屈景昭三家,再发展下去,恐怕就是下一个赵魏韩,”冯去疾显然和嬴政的想法是一样的,“怎么能说是家道中落呢?”
“具体的事情臣也说不清楚,”蒙毅回答,“王上可以和王大人讨论此事,他对此最为明白。”
“善,”嬴政点头,这两位副官要担任的是小官,嬴政一开始本没有想多做计议,没成想既然这其中还有这样复杂的干系。于是他没有马上决定。
“那主使王绾呢?”其实这才是嬴政主要思考的问题。
“王上,”蒙毅回答,“王上曾在出使前任王绾大人为左丞相,暂时将隗状大人虚立为中丞相,臣以为,应当改隗状为上大夫,王绾为右丞相,昌文君仍然为左丞相。”
“几个月之内从上大夫连续升到右丞相,臣认为有些不妥,”冯去疾回答,“隗状大人虽然没有明显的功绩,但是一直在维持日常的政务运行。王绾缺乏经验,突然之间就要王大人接这个摊子,恐怕不行。”
“冯爱卿是如何看的?”嬴政问冯去疾。
“臣以为,应当改昌文君为上大夫,”冯去疾说,“或者去任即将缺额的典客,然后坐实王绾这个左丞相,让隗状大人先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再谈后续。”
“可是,这昌文君,即是外戚,也是宗室的成员,”蒙毅说,“本来任他为左丞相就是为了安外戚和宗室的心,就这样将它撤掉,万一因此动荡,可如何是好?”
“朕要选谁做官,难道还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嬴政说。
“王上恕罪,”蒙毅回答。
“罢了,”嬴政并没有要追究蒙毅的意思。
“朕有主意了,就照冯大人说的去做,”嬴政说,“王绾今后就任左丞相吧。”
“嗨,”蒙毅和冯去疾行礼。
“至于那两个副使,”嬴政说,“你二人离开之后将王绾和昌文君叫来,我同他们再做商议。”
“嗨,”蒙毅和冯去疾领命去了,过了一会,王绾来了。
“见过王上,”王绾和昌文君行礼。
“免礼,”嬴政说,“朕召二位前来,是为了此次使团的功赏。当前朝中典客的位置正有空缺,朕参看王绾上奏的详细情况,欲以左使昭明为典客,右使吁糜冶为典正,你们觉得如何?”
“王上,不可。”二人异口同声。
“却是为何?”嬴政不解,一个小小的贱商,难道还能同时得罪了二位丞相?
“启奏我王,”昌文君先回答,“昭明此人我有所了解,他原先是我兄长昌平君门下的食客,前番我哥哥归秦正是此人一手策划。这个主意害得我兄长丢官失爵,远游于寿陵,寄食于庐墓。
“而他呢?他可倒好,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反而抛弃了我那可怜的兄长,自己居住在咸阳高大的官舍里,还日日去那些茶馆青楼之类的场所作乐。
“不仅如此,此人还尝试结交其他的官员,”昌文君总结,“总之,这个人,一门心思都是为了自己。王上不应当让这等小人当此大任。”
昭明和昌平君,关系不好吗?听了昌文君的话,王绾心中暗自奇怪。他还记得昌平君千里迢迢的在蓝田迎接使团,那一脸担忧的神色可不像假的。
但他也搞不清楚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于是没有反驳。
“还有这等故事?”嬴政听后没有发怒,反而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你哥哥现在如何?”嬴政问昌文君。
“辟居于陵园,整日忧思难解,”昌文君皱皱眉头。
“那可真是辛苦他了,”嬴政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王大人呢?”他转而去问王绾,“你说的不可却是为何?”
“王上,”王绾正待要回答,眼睛看向了小高子。
“小高子,朕想吃些点心,”嬴政发现了王绾眼神的方向,于是吩咐。
“嗨,奴才领旨。”小高子行礼。
“要最甜的那种,”嬴政补充,“可交待太宰细心准备。”
“嗨,”小高子领命去了。
“王大人请讲,”嬴政示意王绾。
“王上,臣先得求王上赦免臣。”王绾立刻跪下。
“这是如何说?”嬴政感到奇怪。
王绾没有回答,只是低头行礼。
“行,”嬴政答应,“爱卿但说无妨,朕不怪罪于你。”
“王上,这都怪臣,”王绾抬头说,“出行之前,臣只是简单的调查了此人,发现他常年与秦国的商社打交道,好几年来都是为贩马才到咸阳,因此认为此人只是普通的贱商,就将他收入了队列。
“不成想,此次到了楚国,此人借着这个机会认了祖宗,他原来是楚国的昭姓贵族之后,只是因为一些变故久不去走动,所以失散。”
“既然是这样,也不算是贵族了,”嬴政说。
“王上,”王绾继续说,“王上可还记得齐桓公收留田氏的故事?”
“王大人的意思是?”嬴政问。
“此人虽然有才,但其是贵族出生,如果要接受这样的人,相当于是接受了楚国的昭氏入秦。”王绾说。
“会有这么夸张吗?”嬴政问,“朕本来只是想让他担任行典客的副官典正而已。”
“田氏的先祖入齐之时,桓公给他的,也是个小官,”王绾回答,“但其人身后有大族扶持,无论是升迁还是做其他的事情,都会比寒庶子弟更有资源,也更容易创立能够获得封赏的功业。
“况且,臣知我王灭楚的志向,楚国灭亡之后,昭氏一族在楚国失去依傍,说不定更会倾全族之力发展在秦国的势力,到时候恐怕有大麻烦啊。”王绾说。
“幸亏我大秦有商君的变法,”嬴政听后感慨,“将民编为户,以乡里为管理单位,不然这些宗族还真是难以对付。”
“是,”王绾和昌平君异口同声的回答,“商君千古。”
“另外,”王绾继续说,“臣这几日还听说,高大人的女婿阎乐,与这位昭先生有些交情。”
“贱商通阉宦,”昌文君不懈的说,“真是自古小人一家亲。”
“君侯怎么能如此说呢?”王绾其实是欣赏昭明的能力的,他所说的一切是为国家考虑,听昌文君一直小人小人的叫,心里竟然有点不舒服。
“此人出使是何人推荐的?”嬴政问王绾,“难道是阎乐?”
“并不是,”王绾回答,“是廷尉丞蔡止。”
“廷尉丞?”嬴政停了一下,“李斯知道这事吗?”他问王绾。
“臣并不清楚,不敢妄自揣度。”王绾回答。
蔡止是外臣势力,阎乐算是近侍的势力,再加上身后的楚国宗族,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贱商,竟然和三股不同的势力纠缠在一起。真的很难不引起人的怀疑。
“那就从长计议吧,”嬴政发话,“先将吁糜冶任命为典正,嘱咐典客教习政务,如果能够通透,准典客告老回家,由此人接任。”
“嗨,”昌文君答应了。
“王上,”王绾却好像还有话说。
“请讲,”嬴政示意道。
“自我军暂时失利于楚国之后,周围的夷人最近都有异动,”王绾报告说,“臣听说,典客属最近十分缺人,正是因为行人大量损失。”
“嗯,”嬴政已经了解了这个情况,他等着王绾继续说。
“昭明此人确实有功,不赏难以安人心。”王绾上奏,“王上可将此人任命为行人,如果有意外,简单抚恤其家人;如果平庸无功,再免官为庶人。”
“那若有功呢?”嬴政问。
“可以安边为由,外迁至边地之郡。”王绾回答。
“商人而已,朕也不缺这么一个小吏,需要这么麻烦吗?”嬴政还是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臣只是建议,”王绾回答,“一切但听王上发落。”
“罢了,就按你说的做吧,”嬴政最终还是听从了王绾的建议。
“嗨,”王绾和昌文君一起行礼。
“传朕的旨意,”王绾和昌文君离开之后,嬴政下诏,一旁的小官赶紧提笔来写。
“使团出使楚国有功,主使王绾任左丞相,隗状为右丞相,昌文君改为上大夫。右使吁糜冶任为典正,左使昭明任为行人,其余人等赏赐金银珠宝,马匹锦缎若干,着有司具体考量。”
语毕,小官写完了诏书,呈给嬴政看,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嬴政看后,拿起了自己的玉玺,盖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