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啊,昭大人。”昭明回到咸阳,蔡止首先上门来祝贺。
“这都有赖于蔡大人的推荐啊。”昭明行礼。
“哪里哪里,”蔡止客气的说,“今后你我同朝为官,还要相互关照啊。”
“一定一定,”昭明回礼,“还请蔡大人多多提携。”
“昭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蔡止回答,“是我要等着昭大人高升,来提携我才对啊。”
你不如等着李大人高升,还更加靠谱,昭明心想,李斯才是真的能位极人臣。
“唉,”昭明笑着说,“来日有空,我请客,还请蔡大人赏个脸。”
“太客气了,昭大人,”蔡止说,“要请也应当是我请。”
这熟悉的客套流程,昭明心想,真是几千年都不变。
昭明和蔡止二人又闲聊了几句,蔡止说自己还有事,昭明送他回去了。
“叔叔,什么是行人啊,”昭明转身回家,发现儿子昭心正在缠着李左车说话。
这个小孩子,平时虽然很黏家里人,但是有些认生,可这次也不知是怎么的,很快就和李左车熟悉了起来。
“行人啊,就是经常要行路的人,”李左车回答,“你爹爹当了这个差,以后便天天要出门,到远处的高山草原去了。”
“哦,”昭心回答,“那和他以前也差不多,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娘天天都在家担心。”
以前的我是这样的吗?昭明心想。
“良人,”妻子招呼昭明过去。
“怎么了?”昭明问妻子。
“良人,您虽然说当了官,但咱们家也说不上太富裕,”妻子看看李左车,委婉的说,“门人之类的,养一到两个,给你出出主意也就够了,多了,咱们家里承担不起。”
“好,”昭明其实比妻子更清楚,行人算不上什么官,就是个小吏,说的再难听点,是一种消耗品,出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再加上他本来也没有养客的打算,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这位不是门人,只是我一个朋友,他想到咸阳来看看,暂住在咱们家,”他给妻子解释。
“这样啊,抱歉啊,良人,是我多想了。”妻子不好意思的说。
“没事,小事,”昭明安慰妻子。
“还有一件事,”妻子继续说,“咱们这孩子,之前一直是请先生教,儒道法墨名,杂七杂八的都听了一些,可都不精通。”
看来,无论是哪个年代,父母最担心的都是子女的教育问题,昭明心想。
“我听人说,秦国官吏的子弟可以送去官学,”妻子说,“要不,你找人问问要怎么报名?咱们也把孩子送去?”
“官学可能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昭明告诉妻子,“秦国这里的官学要成年了才可以入,学完出来直接就当小吏了。”
“这样啊,”妻子点点头,“那就等心儿成年了,咱们想办法送他去。”
昭明没有一口答应,昭心现在才十四五岁,还有五六年才成年,这五六年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没办法给到那么久远的承诺。
“嫂子,”昭胜过来叫夫人过去,好像是有什么事。
“心儿,过来,”夫人对着儿子喊了一句,心儿乖乖的跑过去抱住妈妈,母子二人一起跟着昭胜离开了。
“李将军,在咸阳住的还习惯吗?”妻子和儿子离开之后,昭明问李左车。
“你叫我右军就行,”李左车说,“我到哪里都能习惯,这一点不用操心。”
“那就好,”昭明拍拍他的肩膀。
“先生真要在秦国任官?”李左车问昭明,昭明点点头。
“是为昌平君当间谍吗?”他压低声音问。
“也不算吧,”昭明回答,“但我依旧是楚国人,是昌平君的先生,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帮楚国。”
“我真是不明白,”李左车摇摇头,“九州华夏本为一族,秦楚又有什么不同?像您这样有本事的人,认真在秦国做官,肯定也能够得到不错的待遇。
“可是,您却偏偏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帮助注定要覆灭的楚国。您是这样聪明的人,怎么又这么愚忠呢?”
昭明笑一笑,没有反驳李左车。自从在蓝田再次遇到昌平君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像之前那样摇摆了。
至于是什么原因,他暂时还没有想清楚。
既然已经有了公职,昭明也就没办法一直在家休息,回到咸阳没两天,他就去秦庭报到上班去了。
典客府也是玄色的,端端正正的面北坐落在秦王宫附近,并没有廷尉府那么气派,进进出出的人也不多,在官舍里属于是很冷清的地方。
走进府内,两侧摆开许多书架,放着密密麻麻的竹简册,书架的前面是一排小桌子,左右两侧都有。几个年轻到中年的官吏跪坐着写写画画,位置并没有坐满,空缺的地方很多。
“吁先生,”吁糜冶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了,昭明迎面遇到了他,于是行礼。
“昭大人,使不得使不得,”吁糜冶扶起昭明。
“这些个当官的,也不知道是怎么算的,竟然让我当了典正,才给了你一个行人,真是糊涂。”吁糜冶打抱不平。
“吁大人这是哪里话,”昭明回答,“我回来的路上突发急病,给大家添了那么多麻烦,能够得一个行人的小官就已经知足了,哪里还敢有他求呢?”
“你是新来的行人?”二人正说话间,来了一个更老的老头,看上去和昭族的族长差不多大。
“这是典客,”吁糜冶给昭明介绍。
“见过大人,”昭明跪下行礼。
“起来吧孩子,”老典客说,“你多大啊?”他问道。
“臣今年届不惑。”昭明回答。
“哦,才三十,这么年轻啊,”老典客感叹,“年轻,好啊,年轻真好。”
“大人,我们该去上朝了,”老典客还准备和这个新来的小伙子聊两句,吁糜冶提醒他。
“哦,对对对,”老典客拍拍脑袋,“你看看我,都快糊涂了,快走吧,待会要晚了。”
“求尧,你来,”临走之前,老典客嘱咐另一个人,“来带带这个新来的后生,告诉他咱们都是干什么的。”
“是,”这个名为求尧的小吏领命,老典客和吁典正一起上朝去了。
“见过前辈,”昭明行礼。
“不用客气,”求尧回答,“你叫什么?”他问昭明。
“我原本是芈姓昭氏,祖上避祸在陈地定居,因此改为陈姓。”他丰富了一下自我介绍,“家里排行老三,单名一个明字。”
“哦,叫昭明啊,”求尧点点头。
“可以冒昧的问一下前辈所任何官吗?”昭明问。
“和你一样,是行人,”求尧回答。
“这样啊,”昭明说,“前辈经验丰富,还请多多指教啊。”
“没有没有,你真客气,”求尧说,“你知道行人的工作是什么吗?”他问道。
“听说过一些,”昭明回答,“主要是负责和西南夷相关的事务,联络还有接待朝贡什么的。”
“嗯,也不算错,”求尧说,“但是没这么简单,准确来说,除了西南夷,西羌和匈奴也要管的。”
“这样啊,”昭明说,“多谢前辈指教。”
“不过他们其实都不怎么听话。”求尧继续说,“西南夷几年来朝贡一次,西羌人在天气不好,牲畜都饿死的时候会来要点东西,平时不见人。
“至于匈奴,和土匪一样,每次抢了东西就跑,说的语言和狼一样让人听不懂,完全没有文明可言。”求尧说。
听起来,这个职位好像挺闲的,昭明心想,几年朝贡一次,那平时是不是就没事了?
“敢问前辈,”他问道,“那,我们平时有什么工作呢?”
“我们在靠近这些族群的边疆留着一部分官员常住,”求尧告诉昭明,“这些外任的行人会定期的传书回来,报告近期胡人、羌人和滇人的动向。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将这些整理成典册。”
原来是这样,昭明点点头,可惜了,这些文件要是能留存下来,将是多么好的少数民族史的研究资料啊。
“以及,如果有战争之类的,会从我们之中挑选人员当随军的文官,”求尧补充道。
“随军?”昭明问,“是当翻译吗?”
“你要能出谋划策肯定更好,可以计军功的,”求尧说,“基础的工作是翻译和向导,完成这些只算是完成任务,可以得一些赏赐。”
“可是我并不会这些民族的语言,”昭明挠挠头。
“民族是什么?”求尧问昭明。
“啊,这个,”春秋战国还没有民族的概念,昭明赶紧打圆场,“就是对这些夷人的统称,是方言,楚国是这样叫的。”
“哦,”求尧点点头,“没事,你毕竟是新人,很正常,”他说,“语言从今天开始就要学,先花几个月学会滇南话,再几个月学会西羌语。
“至于匈奴,匈奴的话没几个人懂,有些人大概也就是会几句,不过书册也有,在左边第三个架子上,学不学看你自己。”他补充说。
不是吧,昭明眼前一黑,怎么我都穿越了还要学外语的?
“吁大人也要学吗?”昭明问道。
“吁大人是典正,不用学,”求尧回答,“这些具体的事务都是我们这些行人负责。”
这些负责轮功行赏的是人怎么算的,他心里忽然不平衡了,为什么不给我一个不需要学外语的官?
“对了,”求尧又想起了什么,昭明等着他说。
“北地郡现在还有一部分义渠人在生活,”他说,“这些义渠人虽然已经编户了,但偶尔有一些事情还是需要我们去处理,关于义渠的资料在右侧最里边,你有空也要看一看。”
我哪有空,昭明心里苦,我还要学外语呢。
“你还有别的问题吗?”求尧等着昭明发问。
“暂时没有了,”昭明老老实实的说。
“嗯,那你先去左边第三个位置坐着,”求尧对昭明说,“那个人去年去了滇南,就没回来了,也一直没有消息,大概是回不来了,以后那个位置就是你的了。”
这,也太不吉利了,昭明哭笑不得。
“文房用品有缺的到那边柜子里拿,”求尧指指放在角落里的柜子,柜子门上简单雕刻着一些装饰。
“好的,”昭明点点头,他过去打开柜子,忽然窜出来一对舒克和贝塔,匆匆忙忙的跑掉了。
“啊,老鼠!”坐的最近的两个行人被吓到站了起来,远远的躲开了。
昭明不怕老鼠,他凑近柜子去看,柜子里一片狼藉,几只毛笔的毛被啃了,角落里的墨也被咬成了碎块。
“多好的墨呀,都给老鼠糟蹋了。”昭明一向节俭,他看着眼前的景象,觉得有些可惜。
“我的天,”求尧也挺心疼的,但已经这样了,也没办法,于是他和昭明说,“既然柜子里没有用的了,你就去少府那里登记,记得多拿一些过来备用。”
“好,”昭明点点头,转身往外走。
走出来没几步,昭明忽然反应过来,他根本不知道少府的官署在哪里。
我应该问清楚了再出来的,他转身往回走,准备去和求尧说说,让他派一个认识路的去。
“是谁最后开这个柜子的,怎么没锁?”昭明快要回到典客属的时候,他听见求尧正在问那些行人,不过没人回答他,大家都摇头。
原来就是因为我是新来的,才派我去。昭明听了这动静才明白,在场的只有他是今天刚来,肯定不是他没锁柜子。
他重新又走上了去少府室的路,心里说,只要看见人就问,肯定还是能找到方向的。
这里要是故宫就好了,在咸阳宫里寻路的时候,他心想。故宫我去过好多次,几个大致的位置都差不多知道,不像这咸阳宫,哪里是哪里完全不清楚。
漫无目的的走了一会,他终于看到了一个小官,抱着两个木箱子,正在走路。
“这位兄台,”他上去拦住那位小官,“请问少府室怎么走?”他问道。
“你是新来的?”那个小官侧过头,隔着两个箱子看着昭明。
“是的,”昭明点点头,“不过我是在典客署任官,去少府室是请文房去的。”
“典客署连文房都没有吗?”小官很惊讶的问。
“有的,被老鼠啃了,”昭明告诉他。
“哈哈哈哈,还能这样,”小官觉得很好笑,“你跟着我一起吧,我就是要去少府室。”
“好,多谢,”昭明说,顺便顺手去搬下了小官的一个箱子。
“不用,我拿的动,”小官说。
“多谢先生带路了,这是应该的,”昭明回答他。
“好吧,谢谢你,”小官说,“你叫什么?”他问道。
“我叫昭明,”昭明回答,“你呢?”
“我叫章邯,”小官回答。
啥?昭明一愣,章邯?难道是秦末的时候带兵镇压农民起义的那个秦国将军吗?
“你在想什么?”两人一边走着,章邯见昭明似乎在发呆,于是问道。
“你看起来好年轻,”昭明没话找话。
“你也不老啊,”章邯回答。
“我都三十了。”昭明说。
“完全看不出来,我还以为你比我小呢。”章邯摇摇头。
“我今年二十八了,”他告诉昭明,“好几个和我同龄的人都已经能够上朝参与国政了,我却刚开始任官。”
“二十八当官不算晚,我比你要大两岁,今天才开始当官呢,”昭明回答他,“年龄的大小不是问题,对了,既然你比我来的早,那你就是我的前辈了。”
“昭兄不用这么客气,”章邯回答,不过他看起来蛮开心的。两个人就这样有说有笑的走到了少府室。
“你去那边拿就可以,”章邯指了指,“箱子给我把,我还有几步路就走到了。”
“今天多谢章前辈了,”昭明帮他把箱子摞起来,“如果不是遇见你,我还不知道要怎么来少府室呢。”
“没有没有,”章邯回答,“是我要谢谢你帮我搬箱子。”
“不用谢,”昭明说,“那,就此别过了。”
“好,”章邯又隔着箱子从侧边探出头说话,“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