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这个情况,昭明这两天也只能在家住着,让仆人经常去东方楼探听消息。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家的缘故,儿子倒是消停了几天,没再闹腾。但始终也没有再来见昭明,不知道在干什么。
这天早上,儿子带着仆人出门去了,昭明正好看见了,于是跟了上去。
“昭心,怎么了?”昭明跟着儿子,发现他出门来找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也不知是谁家的,看上去应该是好朋友。
“我和爹爹吵架了,”昭心说。
“是为什么吵架?”那个孩子问他。
“他不愿意把他的马给我,”昭心委屈的说。
“你不是有马吗?”那个孩子说,“你还带我看过,那么威风。”
“父亲那个更好更酷,”昭兄对他说。
“好吧,”那个孩子说,“那他为什么不愿意给你?”
“他自私,他小气,”昭心说。
完了,看来这教育是一点作用也没起到,昭明心想。
“哦,”那个孩子没有接话,“要玩游戏吗?”
不愧是小孩子,上句不接下句,思维跳跃的真快,昭明心想。
“不要,”昭心说,“你为什么不安慰我?”
“你玩不玩嘛,不玩算了,我去找别人,”那个小孩说,“我爹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马,我都不知道你在气什么。”
“我,我……”昭心答不上来了。
“我走了,”那个小孩子说,“你自己慢慢生气吧,我还要去玩呢。”
哈哈,任性的碰见了更任性的,也是没谁了。一旁看热闹的昭明心想。
“等等我,我也去,”昭心追上了那个孩子。
但愿他这趟玩回来,能稍微好一点,昭明心里祈祷,然后转身回去了。
他回到家里,正赶上蔡止来诉苦,说自己因为最近的市场风波,被免官了。
天,竟然还有这种影响?昭明心生愧疚,于是给他出了个主意,蔡止拜谢过后,去找秦王献宝去了。
蔡止离开之后,昭明在家里思考着蔡止的话,忽然,他想到了什么,起身就往东方楼去了。
“先生,”半路上他遇到了宋正,“先生,我正要去找你呢。”
“怎么了?”昭明和他一道往东方楼回去。
“你的话应验了,”宋正说,“管皿得到消息,说秦王要以最为严格的方式来管控市场,今天开始,要彻查那些投机倒把的商人,还要收回之前购买茅草时撒出去的钱呢。”
“知道了,”昭明说,“管皿有说怎么办吗?”
“他召集了齐国的商人准备连夜跑路了,”宋正告诉昭明,“正好趁此机会出去送信,让咸阳外边的人把倒手的粮食送出去。”
“采买了多少粮食?”昭明问宋正。
“这个我不知,您去问管皿吧。”宋正回答。
“好的,辛苦你了。”昭明拍拍他的肩膀。
“没事,没事,”宋正笑着说。
“对了,这个给你,”昭明拿出一个东西递给宋正,是前几天在咸阳的市集上买的。
“先生,这是?”宋正接过来,发现是个小号的毛笔。
“我看你前几天看书的时候,喜欢在旁边写批注,”昭明说,“东方楼那个笔又大又不好用,我顺手买了这个小的给你,拿去用吧,好好看书。”
“是,多谢先生,”宋正感激的说,“宋正谨遵先生教诲。”
人家家的孩子是怎么养的这么听话的,昭明看着宋正,想想自己家的“小哪吒”,一时之间心态十分复杂。
“昭兄,”管皿正在收拾东西,看见昭明来了,迎了上来。
“管兄,”昭明行礼,“多谢管兄这段时间的帮助。”
“怎么,难道你是来送行的吗?”管皿笑了笑,“这些是为涉事的那些属下准备的,他们本来也是游商,有家有业的那些,我不会要他们冒这么大风险。这些游商本来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主,说不定人家还开心来捞了一笔呢。”
“这样啊,管兄果然周到,”昭明行礼。
“昭兄过奖了,”管皿说,“与您比起来,我还差的远。”
“不至于,不至于,”昭明摆摆手,“我来,其实是为了告诉你,你知道秦国的政策为何忽然变了吗?”
“听说是因为改换了负责人,”管皿说。
“对,李斯被换下来休息去了,”昭明告诉管皿,“继任者大概没有他那种影响力,现在的政策是丞相做主的,廷尉只是执行。”
“哎呀,”管皿说,“之前多亏了李斯的错误判断,咱们才有机会喘口气,这把李斯换掉了,怎么办呢?”
“不不不,管兄,你误会了,李斯被换掉了,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昭明说。
“为什么?”管皿问道。
“很简单,李斯之所以会犯错,是因为他第一时间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情况,”昭明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多做多错,这是大多数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李斯不会顾虑这些。”
“有道理,”管皿点点头,“秦国人本来不怎么重视商业的,咸阳集市上这点小事可能引不起别人注意。”
“李斯看上去好像是帮了我们的忙,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他,说不定整个计划根本不会暴露,”昭明说,“如果再多给他几次机会,说不定真就让他摸出门道了。”
“你的意思是?”管皿还是没懂。
“反过来说,秦庭给李斯治罪,看似好像是对我们不利,实际上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难缠的对手。”昭明说,“秦国的丞相工作经验很丰富,也正因为此,更容易摸清他做事的动机和习惯,而李斯完全是个变量,又很得秦王的信任,相当不好对付。”
“我明白了,”管皿说,“好好好。”
“你先别好好好了,”昭明说,“恕我冒昧,粮食的事情怎么样了,秦国仓储丰富,君侯的钱,能发挥什么作用吗?”
“昭兄,这就是你有所不知了,”管皿说,“这钱啊,不在多少,关键是要用在刀刃上。”
“哦?”昭明看了看管皿,“在下才疏学浅,还请先生指点。”
“哈哈哈,谈不上指点,”管皿说,“我的手下确实出发去收购粮食了,但主要采购的是河内颖川、南阳,睢阳等郡的粮食。”
“为什么?”昭明问道。
“您猜猜?”管皿笑着问。
“是因为离秦国的行政中心较远,比较不容易引起秦庭的重视,而且离东郡近,更便于运输吗?”昭明问道。
“这是一个方面,”管皿说,“这些郡,都是吞并韩国和魏国得来的,一开始为了笼络人心,采取了宽松的政策。可是很快为了能够继续兼并战争,又改用了严厉的方针。”
“这不是骗人吗?”昭明说。
“站在秦国的角度,这是必然的结果,”管皿说,“关中的百姓才是秦国的基本盘,虽然秦王有包举天下之心,但他终究也是秦王。”
“所以,你大肆采买这些郡的粮食,是为了激化矛盾?”昭明问管皿。
“正是,”管皿笑着说,“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最重要的东西,甚至比国家对他们来说要重要的多,这才是真正的基本盘。”
“可是,这样的话,关中的实力完全没有被消耗,”昭明思考说,“这对秦国的影响有限吧,粮食的主要产地都在这边啊。”
“哈哈哈,先生原来也有糊涂的时候,”管皿笑着说,“您就瞧好吧,后面有的是热闹。”
“司先生,这是昌平君托我们送来的粮食,”东郡这边,司毋检正在接受源源不断的物资。
“啊,这么多?”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要打仗吗?”
“还没有呢。”商人告诉他,“我们只是按约定送货,具体的我们也不清楚。”
“好,行,知道了,”司毋检让手下收好了这些粮草,存了起来。
“司先生,听说最近昌平君,送来了不少军需?”田响很快知道了粮食的事,他来找司毋检。
“回公子,确实如此,”司毋检说,“但是并没有说明是做何用途,只能暂时存下来。”
“好的,我知道了,”田响笑着说,“会有用的,而且是大用。”
“是,”司毋检答应道。
“来,都来。”田响叫来仆人。
“公子,”仆人们来听令。
“两家合作,不能让昌平君一个人花钱,”田响笑着说,“你们也去买,我出钱,你们去买邯郸、巨鹿和砀郡的粮食,越多越好。”
“公子,”司毋检回报,“咱们就两万多人,用不了这么多粮食啊。”
“谁说用不到,不仅买粮食,也多买些兵器。”田响说。
“唉,”司毋检摇摇头,他一点也不明白主人和这位公子在想什么。
“司先生,咱们不只两万人了,”说话间,乐将军来了。
“乐将军,”司毋检行礼。
“这段时间,我在东郡招募了不少乡勇。”乐将军说,“周边的郡县也有来投奔的,现在队伍已经有三四万了。”
啊?怎么忽然翻倍了?司毋检暗自惊奇,不知道乐将军是采用了什么办法。
“将军,公子,”司毋检说,“咱们这地方,齐王说要还给秦王了,等秦国的官吏来收地的时候,咱们这么多人,要往哪里去啊?”
“收地?”田响笑了笑,“司先生放心,秦国收不走这块地,我自有办法。”
“是,”司毋检低头回答,然后离开了齐国的公子和将军。
“仲余,”他转头叫来那个善射之人。
“怎么了,司先生?”仲余问道。
“你速回内史,把这里发生的事情告诉昌平君,”司毋检说,“再问问君上送这些粮食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生,要告诉昌平君什么?小的不是很明白,”仲余说。
“你就说,田响准备暗中割据东郡,”司毋检说,“他还募集了士兵,囤积了粮食和军用物资,我想不明白这是要干什么?让他来判断。”
“是,”仲余领了命令,出发往内史郡去了。
昌平君这边,自从那天送走昭明之后,生活很快又回归了愁眉苦脸的日常。
昭明隔三差五的给他一些咸阳的消息,但总是报喜不报忧,本意是要他少操一些心,但是时间久了,无论谁都能想明白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昌平君反而变的更加担心了。
“君上,”这天,仆人过来找他。
“怎么了?”昌平君问道。
“有人来送信。”仆人回答。
“快快有请,”昌平君以为是昭明派人来传递消息,他自己先到屋里等着。
“见过公子,”进来的是一个陌生的人。
“你是?”昌平君打量着他。
“公子,”陌生人回答,“我是项将军派来的,这是信物。”他拿出了项氏的纹章。
此时,司毋检派出的仲余正在送信的路上,昭明则忙着处理咸阳的事务。到达昌平君这里的,是谁也没有想到的项家人。
“见过项将军,”昌平君也感到奇怪,他确认了一下来者的信物,确实是项氏的家纹。
“不知道项将军有何吩咐?”他问陌生人。
“公子可还记得,之前曾经寄给项将军一卷竹简,上面写的是被收买的楚国臣子?”陌生人问昌平君。
啊,是有这么个东西,昌平君想起来了,是昭明出使楚国回来之后,凭记忆写下,送过去给项燕了。
“怎么了?”昌平君问道,“那是我家先生靠印象写的,是有什么问题吗?”
“项将军派人暗中调查过了,”陌生人说,“除了一部分已经过世的人,名单基本都是属实的。”
“这样啊,那就好,”昌平君说,“那,项将军准备如何处置?”
“将军已经将竹简交给您的兄长了,”陌生人说,“一切但凭楚王发落。”
“好,那就看我哥哥怎么说了,”昌平君点点头。
“公子!”陌生人跪下。
“这是怎么了,快起来。”昌平君扶起陌生人。
“公子身在秦国,谪居荒野,心中犹有国家大义,我项氏一族实在是钦佩之至,请受我一拜。”陌生人说。
“我毕竟是公子嘛,”昌平君温和的说,“我都不管了,还有谁管呢,这不算什么,快起来吧。”
“是,公子大义,”陌生人站了起来。
“哦,对了,”昌平君问道,“秦国可能要发兵六十万攻打楚国,这消息,我哥哥知道了吗?”
“回公子,大王已经知道了,”陌生人说。
“好,”昌平君点点头,“你这次回去,再告诉他,这边我正在尽力想办法。我的先生正在咸阳,为了能够让秦国不出兵而努力。但我那个侄儿,我了解他,可能做什么也没有大用,只是拖延些时间而已,这仗大概是免不了了,你要我那哥哥早点做好准备。”
“是,多谢公子,”陌生人跪了下来。
“好了,我都知道了,你去吧。”昌平君说。
“公子,”陌生人又跪下了。
“还有什么事情吗?”昌平君问道。
“公子,”陌生人说,“国家危难,臣请公子速回国相助。”
“先生,我虽然是楚国的公子,但是在秦国,尚且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回到楚国,完全什么也不懂,反而会变成没有用的人。”昌平君说。
“公子,”陌生人还想再劝。
“你回去告诉我哥哥,我虽然在秦国,但是会站在他这边的,要他不用担心。”昌平君说,“事情紧急,你就不要耽搁了,快去吧。”
“是,”陌生人只好作罢。
“属下遵命。”他行礼之后离开了。
昌平君看着陌生人离去的背影,心中隐隐有了不详的预感,可到底是为什么,他自己也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