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王翦这边,副将屠睢过来找他。
“怎么了?”王翦问他。
“将军,”屠睢回报,“前往各省征调粮食兵器和部队的邮人全部回来了,这些是郡守报上来的数据。”
“好,辛苦了,”王翦拿过书册,刚看了一下,腾就站了起来。
“将军,怎么了?”屠睢问道,“是哪里有问题吗?”
王翦没有回答,他赶快翻看起了其他的书册,半晌,他停了下来。
“问题大了,”他说,“走,随我去见秦王。”
“大王,”秦王这边,王绾正在汇报工作。
“怎么了,爱卿?”嬴政问他。
“大王,臣斗胆谏言,请您收回驱赶商贾的王命吧,”王绾跪下说,“自处罚命令下达后,几天之内,外国的商人大半都跑出了秦国,咸阳城里想找个地方吃肥羊炖都难了。”
“什么,竟然跑了,好大的胆子。”嬴政说,“去,发布海捕文书,都给我抓回来。”
“大王!”王绾想要劝谏。
“不劳而获,还胆敢扰乱市场秩序,无法无天,”嬴政打断了他,“不严惩不足以安民心。”
“大王!”正在二人说话之际,小内侍跑了进来,“王翦求见。”
“召他进来,”嬴政说。
“大王!”王翦急匆匆的跑进来。
“王老将军,坐下说,”嬴政对王翦说。
“大王,老臣实在是坐不住了。”王翦说,“大王您请看。”他递给了嬴政一卷书册。
嬴政接过来一看,皱起了眉头。
“邯郸、砀郡怎么少了这么多适龄的男丁?”也许是因为曾经在邯郸待过,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嬴政还是下意识的先看了邯郸的数据,然而这数字大眼一看就少了许多。
“详细的情况,臣也不清楚。”王翦回答。
“这样啊,”嬴政说,“老将军是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吗?”
“大王,上一次战事的清点已经完成了,损失早就已经造册了。”王翦告诉嬴政,“另外,李信调兵主要是在南阳,汉中,睢阳等郡,大部分在三川郡以南,怎么会有这么多北方的郡县缺丁呢?”
“老将军说的有道理,”嬴政点点头。
“小高子,”他喊道。
“奴才在,”小高子跑过来领命。
“去把李斯叫过来。”嬴政说。
“大王,”小高子抬头,“李斯病了。”
“什么?”嬴政瞪了他一眼。
“是,我这就去叫李客卿。”小高子说。
“等等,”在小高子离开之前,嬴政叫住了他。
“大王,您还有什么吩咐。”小高子问嬴政。
“罢了,病了就要他好好休息吧,”嬴政说,“朕赐御医给他看病,你去叫尉缭和顿弱,还有冯去疾过来。”
“是,奴才领旨。”小高子领命去了。
“臣叩见大王。”过了一会,被点到名字的人都来了。
“王老将军,你把事情和大家都说说,”嬴政对王翦说。
“好,”王翦答应道。
“各位请看,”他让小内侍把准备好的典册分发到各位官员手里。
“这?”尉缭的脸色马上就凝重了起来。
“国尉,何事惊慌?”嬴政也看出了尉缭神色的变化,于是问道。
“大王,”尉缭上前回报,“臣冒死谏言,今年内恐怕是无法出战了。”
“为何?”嬴政比众人想象的都要冷静,他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
“大王,”尉缭回报道,“王将军之所以要请六十万大军伐楚,一方面是因为按照五户养一兵,十丁抽一的比率来看,大秦能够征调的兵力只在八十万左右。
“去掉护卫中央的中尉军,以及防范西羌和匈奴的边军,在保证国家稳定的情况下,大致可以南征的军队就在六十万上下。”
“另一方面,按照国库的积储,去年的租税,以及今年春耕的情况来估计,若今岁丰收,我们可以供养的士卒,也最多就在六十万左右。”
“可是眼下,先不论原因是什么,从王将军掌握的数据来看,临近楚国的颍川、睢阳和砀郡三郡,以及三川郡以北的河内、邯郸、上党三郡都有相当数量的缺丁,粮食的储备也不足。
“这样的情况下,若是再留下需要投入秋收的农夫,能在此六郡征到的兵不仅数量会大打折扣,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再加上善战之士于上次征伐中损失过多,恐怕无论是规模,还是战斗力,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依大尉之间,该当如何啊?”嬴政问道。
“依臣的愚见,当务之急是先弄清楚这些缺失的人口都去了哪里,”尉缭说,“颍睢砀三郡缺失的兵力竟然有五万左右,这完全可以组建起一支军队了,如此大数目的缺丁,为何郡县的长官没有早早上报?实在是蹊跷。”
“王将军,”嬴政问王翦,“将军对此有何看法?”
“颍睢二郡和楚国接壤,大战在即,楚国用间者入此二郡的几率很大。”王翦回答。
“你的意思是,这些缺丁,是加入了楚军?”嬴政问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王翦说。
“可是,这就奇怪了,”尉缭反驳了王翦,“李斯之所以会降职,便是因为散布了我军今年不会攻楚的流言。
“再加上,我军新不利于楚,又兼送还了郢地,如此多的和平信号下,民间应该是皆以为今岁不会有战才对,既然无战,这些兵丁大可以在家耕种,又何必亡走入楚呢?”
“这其实也不奇怪,”王翦说,“战前用间是大多数将领都懂得的道理,我们能够收买楚国的官员,安插细作,楚国的人同样可以这么做。”
“将军的意思是,我大秦的内部尚有间人活动?”嬴政问道。
“不可避免的,”王翦回答,“如果楚国真的有能人,恐怕楚王也已经知道秦国即将伐楚了。这就是臣非要大军压境的缘故。楚国非比于三晋,熊负刍更是弑君上位的狠辣之人,不同于韩安、赵迁之辈。
“对付这样的大国,计谋往往是行不通的,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靠硬实力,歼灭掉楚国的有生力量,摧毁楚国的权利核心,这样才能够吞并楚国。”
“将军对形势认识的如此清晰,真是国士啊,此次战役就有劳将军了。”嬴政说。
“大王,过奖了。”王翦回答。
“廷尉。”嬴政的表情并不轻松,他喊道。
“臣在,”顿弱回答。
“去,给我把这件事调查清楚,”嬴政命令道。
“大王,”顿弱问道,“大王恕罪,臣刚才接任廷尉一职,尚有些生疏,不知大王指的是各州县缺丁的事情,还是调查内部的间人啊?”
“先查州县的缺额吧,”嬴政说,“大战在即,兵丁钱粮才是要事,至于间人,朕另外派人去调查。”
“是,臣领旨。”顿弱说。
“那你先去吧。”嬴政挥挥手。
“大王,臣还有事相告。”顿弱下跪。
“廷尉但说无妨,”嬴政回答。
“大王,臣以前曾以间人之身入仕赵国,对于赵国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顿弱说。
“说下去。”嬴政命令道。
“这邯郸郡,原本是赵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全国所有的物资都朝邯郸集中。而现在邯郸成为了天下诸郡之一,资源都朝咸阳集中了,不再流入邯郸。
“另外,赵人胡服骑射已久,习俗已经与中原不同,因此赵人对于归秦之后的生活也多有怨言。”
而上党郡更不必说,此郡曾经因为不愿意归秦而投靠过赵王。据此推断,臣以为此番邯郸、上党二郡缺丁是旧赵之民北亡入代郡所至,请大王明察。”顿弱说。
“大王,”尉缭对嬴政说,“臣以为,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这却是为何?”嬴政问尉缭。
“赵国在归秦之前,国内已经矛盾重重,”尉缭说,“代郡地处偏远,久不与邯郸一心。赵武灵王甚至有分国为二的想法,如此积怨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再加上邯郸与代郡之间尚有太原、恒山、巨鹿三郡阻隔,大批流民迁徙不可能没有汇报上来,请大王明察。”
“说的有理,”嬴政点点头。
“大王,”尉缭的话刚说完,冯去疾开口了。
“何事?”嬴政问他。
“臣忽然想起,邯郸和砀郡,中间正是东郡,”冯去疾说,“东郡之前被齐国攻破了邺城,才刚刚送回来,负责去交接的新任东郡太守还在路上,没来的及到位。”
“爱卿难道是想说,这件事和齐国也有关系?”嬴政说。
“不排除这种可能,”冯去疾说。
“朕倒是不这么想,”嬴政想起了齐王建和后胜的嘴脸,不由得摇了摇头。
“是,大王明察。”冯去疾也没有坚持。
“这样吧,尉缭,顿弱,你二人去调查此事,王老将军,先从兵源充足的地区多召集一些兵丁,来补足空缺。”嬴政思考一番之后,命令道。
“大王,虽然睢阳郡正在河运的下游,可以从关中输粮。但直接从颍睢砀三郡调兵抽粮,仍然可以减少不少损耗。”王翦并没有立刻答应。
“反之,从边远的地区召集军队,一者兴师动众,属于是昭告天下秦国将要起兵,于战不利;二者北方士卒不习惯南方的湿热天气,会影响战斗力;三者,大军远征,走到哪里都是消耗。这会大大削弱秦国的国力啊。”王翦回答道。
“没关系,朕支持你,”嬴政说,“放手去做便是,粮食若是不够,朕允许你调国库中的存粮。”
“大王,国库中的存粮是为了防备天灾用的,如果我们将这些粮食送到前线当军粮,万一今年发生灾荒,要拿什么来赈灾呢?”尉缭站出来说话,“臣知道大王灭楚之心急切,但此事万万急切不得,李信将军就是前车之鉴。还请大王三思啊。”
“那,依大尉之见,又当如何呢?”嬴政问道。
“依臣之愚见,不如等今年秋收之后发兵,”尉缭回答,“一者,在这段时间内,可以结合臣之前的建议,先将缺丁缺粮的原由查清楚,就算损失难以弥补,也可以免得开战后再生事端;二者,可以将前次战役的攻赏之事厘定,使得士卒安心奋战;三者,可以将今年新收的秋粮充作军用。另外,也可以给各州县留出时间训练士卒,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大尉,前线战事情况复杂,秋天起兵难免拖到冬季,”王翦插了一句话,“冬日作战,于士气不利,受伤士卒受不了天寒,损伤也会加剧的。”
“将军说的,臣当然明白。最好的情况,就是今年暂时不打仗,等到明年春耕后发兵。”尉缭说,“但臣也知陛下之心,楚国一日不定,便一日不得安宁,因此才献上秋日发兵之策。”
嬴政听完了王翦和尉缭的汇报,沉默了很久。
“卿等操持劳苦,此事容后再议,你们先回去休息吧。”嬴政并没有做出决定,只是让大家先回去。
“是,臣谢过大王。”众臣听后,一齐向嬴政行礼,然后各自离开了。
“王绾,”嬴政喊王绾。
“臣在,”王绾没有走,他刚才一直听着嬴政和同僚们讨论伐楚的事情,但是自始至终没有插话。
“你继续说咸阳市集的事情。”赢政也没有向王绾征求这方面的意见,而是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
“大王,”王绾继续汇报,“大王,请您不要强制收回黔首持有的半两了。咸阳的居民原本手中没有多少半两钱,很多都是靠着倒卖茅草一夜暴富,随后就在商肆歌楼挥霍干净了。”
“而那些逃跑的商人,带着这些钱已经跑掉了。黔首们根本凑不够要收缴的数目,再这样下去,无法缴纳半两钱的咸阳的居民大半要获罪,短时间内爆发这么多案件,并不是官署能够负荷的,请大王明察啊。”王绾说。
“岂有此理,”本来嬴政听到伐楚的事情有了变故,就憋了一肚子气,这回终于是找到了发泄的机会。
“快,下发海捕文书,逮捕这些奸商,立刻下。”他命令道。
“大王!”王绾赶紧劝谏,“大王,海捕文书一下发,商人们都知道了自己做过的事情会被严格处罚,更会玩命的逃窜,不如密发公文于各郡县搜捕之,请大王明察。”
“底下的官吏是什么样子,朕比你清楚,”嬴政对王绾说,“一个个胆小怕事,若没有专门的海捕文书,哪怕是看见这些商人路过,大概也会害怕自己认错了人,所以不敢去抓捕。发文书才有抓住的可能,平平静静的就没希望了。”
“大王,”王绾继续说,“若大王执意要如此,臣会全力配合您,但在这之前,还是请您,至少暂缓货币的收缴,不然大家手里都没钱了,要怎么生活呢?”
“好,朕知道了,”嬴政挥挥手,“那就先不收了,朕本来也不缺这些钱。”
“是,大王。”王绾叩首。
“回收秦半两本来也不是朕的主张,”嬴政说,“王绾,既然是你提的要求,那隗状丞相那边,也当你去说服,你看如何。”
“臣领旨。”王绾回答。
“好,去吧。”嬴政挥挥手。
“是,”王绾准备离开。
“等等,”嬴政叫住了他。
“大王还有什么吩咐?”王绾问道。
“朕记得你和李斯关系不错,是吗?”嬴政问王绾。
“是的,臣多年前入仕秦国时,曾与李斯同任文官郎。”王绾回答。
“好,”嬴政点点头,“寡人听说李斯病了,奈何现在公务缠身,你替寡人去看看李客卿,如何?”
“是,”王绾低头回答,然后行礼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