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虽心知肚明,却不能指出来。他刚才不过是借题发挥而已,如今听了董昭的解释,也没再纠结下去,他直接问董昭的来意:“好吧!那既然如此,曹司空派你前来见我,不知意欲何为?”
“袁绍占据冀州,屡次不尊朝廷,陛下大为不满,司空辅佐陛下,早有北上讨伐袁绍之意,但袁绍占据北方富饶之地,兵强马壮,司空亦不敢轻易招惹,只能虚与委蛇。今临淄侯与袁绍大战正酣,难分胜负。曹司空派我前来见青州牧,愿与临淄侯联合 ,一起出兵,攻破邺城。”
阿炎微微一愣,曹操竟找上门来,想约他一起攻打袁绍。
董昭接着说:“以袁绍的兵力,临淄侯和曹司空单方面都难以应对,唯有双方联合,才会有机会攻破袁绍,此乃临淄侯之机会,亦是曹司空之机会,若袁绍败了,曹司空愿与临淄侯共辅朝政。”
“曹司空过于抬高我了,我手里不过两三万兵力,在袁绍面前,只能自保而已,击破袁绍,只怕做梦都不敢想。”
“临淄侯切勿妄自菲薄,袁绍屡屡败于临淄侯手里,今临淄侯又夺了信都,大可向邺城进军,届时曹操亦从许都出兵北上,逼近邺城,南北夹击,邺城必破。”
说起来也是巧得很,一个月前,曹操就让董昭来见陈炎,促成曹陈联合,共破袁绍。当时陈炎还没攻破信都,董昭到达信都后,陈炎就已经把信都给拿下了。拿下信都后,曹操拿捏陈炎的资本就少了。
陈炎微微一动,曹操虽未必是真心想与他联合破袁绍,但这事对自己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事实上,他也希望早点干掉袁绍。
“但,就算攻破了邺城,对我又有何好处?”
“平分冀州,如何?”
“怎么个分法?”
“临淄侯占据冀州北部常山、中山、河间、渤海、巨鹿和安平几郡国,司空占据魏、赵和清河三郡国,如何?”
“哈哈哈哈,我已占据安平,巨鹿、中山、河间等郡国唾手可得,为何要与曹司空联合?”
“临淄侯只怕小瞧袁绍了,袁绍据冀州已久,深得冀州人之心,临淄侯兵力不足,若无司空牵制袁绍的兵力,袁绍很快会攻打信都,河间、巨鹿虽无重兵,但袁绍声势还在,他招手一呼,必会有人响应,届时临淄侯在安平会受到两面夹击,形势不妙。更何况,并州高干,乃袁绍外甥,若冀州危急,他也会进入率军冀州,与临淄侯交战。”
陈炎低头沉思了起来,董昭的话不无道理,他终究是兵力不足,地盘扩大太快,需要时间去消化。
“曹司空兵力不弱于袁绍,为何不直接出兵,攻打邺城,何必来联合于我?”陈炎还有一个地方不大明白,以目前的态势,曹操似乎没必要联合自己。
“司空忌惮袁绍已久,若全力北上,只怕后方不稳,若不全力,兵力不足以攻破邺城,唯有与临淄侯联合,才能攻破袁绍。且若不与临淄侯联合,司空与临淄侯之间,亲疏难辩,使得司空不敢倾力对付袁绍。”
陈炎点了点头,这解释他是可以理解的。他一时难以做出决定,就回了话:“好吧,此事我知晓了,但事关重大,我得考虑几天,再答复于你。”
“谢临淄侯。”
董昭暂时告退,在信都住了下来。
陈炎连忙把郭嘉找了过来,把董昭的来意讲了一遍。
“奉孝,今日曹操派人来与我结盟,欲共伐袁绍,我实是惊讶不已,曹操窥视邺城已久,我与袁绍大战正酣,他正好可乘机北上,攻打邺城,何必非得找我?”虽然董昭解释了这个问题,但并不能解除陈炎的疑虑,他希望能听到自己人的回答。
“与州牧相比,曹操更忌惮袁绍,我军虽取得一些胜利,但仍比袁绍弱了不少,曹操急于击败袁绍,让袁绍无再起之机,故联合我军,共攻袁绍,若袁绍败了,我军与曹操必会爆发大战,届时,曹操占据优势。”
郭嘉坚持了他以前的想法,接着解释:“曹操虽承诺州牧,破袁绍后他只占魏郡、清河和赵三郡国,但凭这三郡国,足以让他在冀州站稳脚跟,邺城之重,州牧不可轻视。”
“邺城?”陈炎明白了郭嘉的意思,邺城是冀州治所,意义非凡。
“正是,曹操若占了邺城,能迅速收拢人心,在冀州站稳脚跟。州牧就算占据了冀州数郡国,却未必能站稳脚跟,故绝对不能允许曹操占据邺城。”
“奉孝言之有理,如此说来,我不能答应曹操了。”
“不,要答应。”
“怎么……这?”
“曹操有心与州牧结盟,自然有备用的计划,若州牧答应,那正好,若州牧不答应,他必会对州牧严加防范,并伺机而动,甚至可能会与袁绍结盟,共同对付我军。他既然提出盟约,州牧就不能不答应了。答应之后,我军仍驻扎在信都,攻略巨鹿、中山等郡国,让曹操去攻邺城就行。”
“不错,奉孝说得有理,看来,我只能先答应下来,日后再借曹操之力,解了信都之危,以此获得良机,攻略冀州各郡国。”
“对了,州牧可想招揽那沮授?”郭嘉突然问起沮授来。
“是有这想法,但沮授油盐不进,还动不动以自尽相威胁,我得留下他这条命,不敢过于逼迫他。”
“哈哈哈哈,州牧不妨把要与曹操结盟的消息告诉沮授,那沮授必会想办法,把这消息传回去。届时,袁绍有了防范,自然不会出兵死命攻打信都,或出了兵后,也会撤兵。”
“对呀,奉孝此计甚妙。”
次日,陈炎把董昭叫了过来,正式回复,他答应了曹操的要求。
董昭大喜:“临淄侯能答应下来,我也是完成司空的嘱托了。”
“使者回去之后,督促司空尽快率军北上,今我夺了信都,袁绍必会重兵来攻,邺城空虚,正是司空夺取邺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