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安勿躁!”张平安招招手让人坐下。
这样来回踱步晃的人更烦!
华万里倒了杯凉茶递过去,安抚道:“心静自然凉,喝杯凉茶降降火!”
“去他娘的心静自然凉,我可静不了”,周参将骂骂咧咧道,不过还是把茶接过来一口喝了。
亭长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各位大人,午时了,请问要摆饭吗?”
“不摆饭,给我们上一些顶饿的点心和糖水上来”,张平安思考片刻后道。
吃点点心和糖水没什么,万一摆了饭,他们正在吃饭的时候,钦差大臣们正好到了,看着不像话,显得太敷衍了!
就这样,一众大小官员和衙役们只先吃了些粗糙些的点心填填肚子,便继续等着。
这一等,便等到了黄昏时分,申时都过了,众人已经等得没脾气了。
突然,陈剪秋指着远处的道路尽头道:“快看,是不是钦差们来了?”
众人连忙整理衣冠,看向远方:“还真是,看着像!”
说完,大家自觉按照官职大小和品级依次站好,等着钦差们过来。
只见远处的钦差队伍大概有八九十人,其中领头的五位俱都穿的是三品官服,身后跟着的随从们大都做劲装打扮,人人配了骏马,一看就知道来头不小。
等人到了近前,张平安才发现其中还有两位自己熟识的,一位是周大人,一位是钱家本家的一位叔叔,跟钱侍郎是堂兄弟,过年过节的时候,张平安还上门拜访过。
真没想到,周大人竟然也会是钦差大臣们的一员,亲自参与南巡,意义非同小可。
毕竟周大人现在在明面上还是顶着武将的官衔。
大夏朝开国以来基本还没有武将参与巡视全国各地政务的例子,除非是作为圣上身边的护卫出行,那还说的通。
像周大人现在这样的是绝无仅有的!
其中释放的信号让人深思。
“下官恭迎各位钦差大人莅临慈县,卑职倍感荣幸”,张平安和周参将带着其他官员一起磕头行礼道。
“诸位请起!”周大人沉声道。
很明显,这支钦差队伍是以周大人为主的,周大人话语权也比其他几人强。
张平安心中其实有些疑惑,记得刚中进士时,岳父钱侍郎还十分反对他和周大人有往来,对阉党更是不屑于沾边,钱侍郎的态度其实也反映了钱家的政治态度。
这才短短一年时间不到,钱家人就能作为钦差一起和周大人南巡,转变不可谓不大。
张平安觉得朝堂上一定是有一些他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进而改变了从前的局面,而这个改变对世家是不利的。
不过当下还是迎接钦差们要紧,张平安也没想太多,和底下人一起带着钦差队伍去了驿馆。
从北城门进城开始,沿着街道已经提前布置了彩棚,用红绫装饰,有衙役们在街道两旁维持秩序,仪式感满满。
张平安看到钱家的那位叔叔捋着胡须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么多人穿着官服,骑着高头大马进城,十分引人注目。
沿街有不少百姓在张望,问了衙役知道是上面的钦差下来巡视,其中还有之前茶馆里说书的总讲的那位周将军后,顿时沸腾不已。
对着周大人直呼“周将军是大英雄啊!”
欢呼声和传颂声此起彼伏。
周大人只对周边百姓拱了拱手,脸上没显露出什么表情,其他几位钦差听后则脸都黑了。
张平安也没办法,总不能不让百姓说话吧,何况也没说什么坏话。
一路到了驿馆后,张平安等人还得等着各位钦差们洗漱更衣后,一道去酒楼吃接风宴。
这顿宴席本来准备了很多节目,但是实际上比张平安想象中的要简单许多,吃完饭后周大人便带头回了驿馆,其他钦差见此自然也不好继续留下。
于是接风宴吃完饭就算结束了。
周参将本来就是周大人的嫡系,直接自然而然的跟着周大人一道回了驿馆,估计可能还要禀报些公务。
华万里和陈剪秋一道坐了张平安的车回县衙,几人正好顺路。
“周大人的民望很高啊”,陈剪秋道。
“是啊,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华万里打了个哑谜。
不过张平安听懂了,接话道:“我看周大人接的很稳。”
“的确,这个周大人还真有些本事,他已经打破了很多朝廷的惯例了”,华万里想了想点头道。
“是啊”,张平安淡淡应道,不由得望向窗外,说不定跟他还是老乡呢!
一夜过去,转眼来到第二日。
钦差们首先巡视的便是花了大力气装备和训练的两万水师,这部分事务主要由周参将负责,张平安陪同。
周参将虽然平时看着有些大大咧咧的,性子粗,但其实粗中有细,带兵也很有一手,不然周大人也不会放心让他过来慈县独当一面。
众人巡视的时候,中肯的说,张平安觉得这支水师已经有些精锐之师的味道了,缺的只是时间打磨而已。
尤其是装备了火器和改良弓弩的先锋营,战斗威力惊人。
周大人面上倒还是没露出什么,其他几位钦差眼中明显透出惊讶,嘴里虽没说什么,也是各有心思。
巡视完水师后,接下来便是盐场和船场。
这两样是张平安一直在紧抓的,做的比上一任的卢县令好了不知道多少,没什么可挑的地方。
巡视的还算顺利,没被抓住什么把柄,今日行程也就差不多结束了。
最后到了申时,快回县衙的时候,周大人突然开口道:“我听说张大人一直在坚持做试验田,想提高粮食亩产,现在已经小有成效了,不如带我们一道去看看,如果真的有用,这种方法就应该推广开来,造福百姓!”
张平安闻言愣了一秒,然后拱手行礼道:“下官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