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看到了下个月初,公司的体检卡就要有优惠活动了,她赶紧告诉去年问过体检卡的客户,希望他们可以赶上这个活动期,有需要的可以买几张体检卡囤着。
有一个客户就问了林丽一个专业方面的问题,林丽回答了之后,就开始问他有没有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客户说开通了,不过没有存过钱在里面。这个客户说去年没有多少个税的税点,也没有操作申报个人养老金账户。
林丽就开始给他简单介绍这个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议他选择的养老金融产品选养老保险,能够锁定利益,因为现在市场利率都在下行,其他的产品一直在下调利率,保险只要投保后,可以按照投保时预定利率锁定利益。这个客户说,可以考虑 ,听起来还不错。
另一个客户是去年投保百万医疗险的时候,健康告知里告知了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问题,导致被拒保了。当时这个客户还是非常生气的,说:“你们公司怎么这样?现在有结节的人太多了。怎么可能完全健康呢?”
林丽也只能安抚客户,但当时客户听不进去,好几个月不理她。这个客户是林丽一个朋友介绍的。林丽也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介绍人,让她知道这个情况。
那个介绍人说让林丽继续跟进,不用跟她说。几个月后,这个客户居然推荐了林丽的微信号给她的一个朋友,那个朋友一上来也是要了解百万医疗险。
林丽有了前车之鉴,这次沟通时候,就会提醒如果是健康有指标异常,让她选择不保证续保版的百万住院医疗险,这样可以在健康告知方面比较简单,而且容易通过。
不过这个朋友也没有投保。林丽也没有当一回事。过完年后,之前被拒保的这个客户又问了 林丽,有没有5000免赔额或者0免赔额的百万医疗险?
林丽回复了她说:“有的。”随后,林丽就发给了她投保的链接,过了半小时,林丽看到这个客户还真的点了投保链接进去查看了。
林丽担心这个客户再次投保又选了那种健康告知比较详细的产品,提醒了她要记得做好健康告知。如果健康指标有异常,在投保时建议她选择另外一款简易健康告知的产品,容易承保。不过客户也没回复她。林丽对于这个客户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顺其自然吧。
百万医疗险在过去的一年拯救了林丽的业务,她看了下去年医疗险的佣金是增长的,逐年在增加。她觉得还是挺惊喜的 ,这个产品看着保费少,但是很容易让客户接受。她去年的各季度考核业绩里都有这个产品的贡献。
林丽看到陈喜经理早上朋友圈发的一则关于个人养老金的产品海报,她点进去发现点不开。她当时就马上给陈喜发了微信,告诉他这条信息点不开。
陈喜当时可能自己也点进去了,他说可以点得开。随后,陈喜给她发了另外一个产品连接的海报。林丽打开一看,是浙江的一个业务总监的链接,就告诉他,这个不是他的链接。
随后林丽也就在系统里直接替换了别人的代码的链接,然后转发了自己的朋友圈。陈喜经理降级后,主要就花在业绩和招聘上。虽然他还想过再度晋升经理,但是现在的基本法,晋升比以前要难很多。
这还是归于市场的形势。早会的时候,营业区经理就说了,现在的市场上公司的客户以中端客户为主,而中产是疫情后混的不太好的一个圈层。很多中产都开始感觉囊中羞涩了。
反而新兴的中产和年轻人手里储备的现金在逐渐增加,他们将是非常有消费力的准客户。营业区经理也是在鼓励大家要增加客户库的新客户数量,因为现在老客户都消费乏力,很难再加保了。
他还举例子了,深圳分公司有个销售高手,连续多年来都是保费超过2000万,还曾经是公司营销高峰会的会长,蝉联多年。但是到了今年的开门红,他居然也挂零了。
这说明能不能出单和专业、学历、资源都不太有关系,而是跟新客户储备量有关系,还是要进行有效的新客户的拓展开发。
而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业务员感觉出单难,很难完成考核业绩的原因。这个区经理对于现在的市场还是比较客观的,没有喊口号。
这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有营销活动,凡是这天出的超过300元保费的百万医疗险,就可以获得一份蛇年纪念币。很多人为了这个纪念币,前几天就在开始储备这类产品的意向客户了。
林丽前几天有一个客户咨询过,但还没有投保。她今天就在微信问了下客户看了那几个系列的产品了吗?
但是这个客户没有回复她。她现在挺讨厌那种不喜欢回复别人微信的人。她认为这个客户可能就是了解一下吧,或者在跟竞争对手对比。
很多人都带着投资的眼光来看待保险,但是保险的关键在一个“保”字。它跟投资产品还是不一样。保险本质是保可保的风险,它本质不是投资。
不同的人认知不同,可能同样的本金投入到不同的地方,N年之后,发现不一样的结果。也有的人说这就是个玄学,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林丽他们部门就要换到新的职场了,很多南山的老同事都认得他们。这些同事都在说“好可惜”,为什么他们经理在考核的那个季度,不想办法托举出一个主管呢?
当时保级只需要一个主管,而降级后,各种因素影响,想要重新晋升部门经理就需要招聘达到6个主管才可以晋升了。降级后,每年至少少了十来二十万的收入 。业绩并不是这么容易做的,随着人年纪增长,精力和心力都是有限的。
陈喜经理可能心里也会有不干,毕竟他在这家公司已经呆了 28年,见过很多风风雨雨。估计他也是第一次因为经理降级导致的掉下来吧。
以前林丽记得在上主任晋升班的时候,有同学说,他们死也要死在主任的位置上。做主管后就多了一条命。经理是九条命。就算每年降级1-2级,还可以维持几年的光景。何况,陈喜经理也没有坐以待毙,他还是在积极拓展新的方向。
只是部门原来的二十多个人,都要跟着他去新的部门。有的人因为部门降级后,去开会的新地点会比之前远了五六个地铁站,多了十多二十分钟才能赶到。
林丽看到车险专员发到部门群里,显示有的人没有去公众号领取公司给的额外的奖金。她看到里面有个熟悉的名字“温雪”。温雪是陈喜经理前年招聘来的新人。
这个女生很优秀。入司下代码第一天,她就出了两张自己家的年金险,说是帮孩子村压岁钱,每个孩子一年元。很多人都羡慕起来,经理招聘的就是个绩优人员,刚入司就出单了。还是个大单。
但是这种羡慕也羡慕不来。这女生说他们家是因为刚好有一笔理财到期,没有地方合适放,想着那年的年金险预定利率还能达到3.5%,于是就给两个孩子投保了各一份年金险。
之后温雪又把她亲戚家的保单也签了下来。每年交保费10万,六年交。她的单都不少于十万保费。
当时陈喜经理笑不拢嘴,每次提起温雪,都是一脸的自豪。温雪不属于那种杀伤力和侵略性强的销售,而是循循善诱,似乎很淡定的样子。
随后温雪到很多部门去做了签单分享,在新人中还比较令人瞩目。她每次早会都会很聚精会神在那里听早会。当时林丽他们部门还是单独开早会,内容比较能够自主。
陈喜经理基本就按照新人的学习流程来温故而知新地安排早会的内容。温雪当时进步很快。而且她人比较温和,在同事中,大家也比较乐于和她交流。
林丽发现,这个温雪在夏天的时候,身上的汗味很重,和她的穿着及家庭环境感觉有些不匹配。林丽估计是不是她比较怕冷,晚上睡觉没有开空调?每次距离她好几米就会闻到很重的汗味。
不过其他人也没有说这个问题,林丽也没有说什么。她平时和温雪没有太多交集,毕竟不是他们组的人。
不过温雪从其他人那里听说了林丽对于产品和专业方面比较了解。而且当时林丽还在给新人们上课,虽然她现在已经不是公司的星级内训师了。
走从她降级了主管后,就比较少去讲课。以前她给公司的新人讲课,是可以按课时获取一些收入,虽然不高,但是还是不错的。现在就是义务讲课。主要在营业区培训新人的课程的时候,就是她来讲其中的几门课。
这天,营业区有近20个半年内的新人的培训班,可能其他的讲师没有空,当时内勤了解到林丽这天不忙,就让她来讲课。她也答应了。她主要讲的是少儿重疾险产品。
她按课时讲完了两节课。课后还有很多学员提问关于产品的内容,她也耐心讲解了。她看到了课后学员给她的课程的评价是五颗星。有一个学员还说,这期培训里,这么多个讲师,就是林丽的课讲得比较清楚,他们对产品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林丽还是挺开心的,就是从培训班上,她和温雪稍微熟络起来。她才知道温雪以前是在一个上市公司做财务总监的。为了陪伴孩子成长,她辞职出来成了全职太太。
林丽感觉还是比较可惜的,能够做擅长的专业的事情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她也不便于问温雪为什么要离职,其实相较于做保险,可能上班会容易很多。
林丽听陈喜经理说这个温雪家境不错。有好几次,林丽下班后去坐地铁,都会遇到这个温雪。温雪说她住在华侨城一带,这个地铁还不直接到他们家门口。她下车后还需要步行十来分钟才能到小区。
林丽观察了一下温雪的吃穿用度都是大牌,不过她相对低调,她的朋友圈也是很有格调的,都是参加一些富太太才会去参加的那种高端的读书会、品茶会等。估计她是想去里面开发一些高端客户吧。而且他们家好像是开公司的,有自己的生意。
林丽认为她其实可以把保险做的很好的,毕竟资源这么好。不过在有次陈喜经理跟林丽聊天的时候,陈喜经理透露,这个温雪脸皮比较薄,不好意思主动跟人谈保险,错失很多良机。
陈喜经理也分享他怎么招聘来的温雪?原来他开了招聘网站,这个温雪还是自己投简历过来的。她做事比较理性,林丽感觉温雪也是魔羯座。为人处世都比较低调内敛,这方面和林丽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温雪平时给人感觉就是生人勿近的那种,还是有一些清高的,虽然她没有攻击性,表面看上去平和。这可能也让她的业务曲高和寡吧。
陈喜经理招聘温雪的时候看重她的过往职业经历和家境,而且她也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他感觉和林丽的经历比较相似,当时还认为自己遇到宝了,就招聘过来了。
不过一年左右,温雪的业绩就进入了瓶颈期。她在季度考核的时候,就遇到了件数考核的问题。一般能顺利通过件数考核的业务员都是靠勤奋度达到的。连续几个季度达成件数考核不难,但要持续多次达成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这就意味着需要不断开拓新客户。每个月至少出一件寿险保单。但是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人都只关注眼前的几年。因为工作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家都不敢投资太多钱在不确定性比较大的远期。这也导致寿险成交率下降,反而综合金融的成交上来了。
综合金融的业务如银行、产险、团险等都是需要靠勤奋度去拓展客户的。综合金融的客户群相较于寿险的客户群缺乏粘性。一般客户关注就是性价比,谁给的价格便宜或者利益划算,就会在哪个公司投保。这类的产品投保是有很大的竞争性的。需要公司之间实力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