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学府。
此时,柯兴站在门前,有点发呆。
前世,中华速度响彻世界,只没想到今生,建安学府的建设速度令他震惊。
只见一条宽阔的石子路,正对着建安学府的大门,门楼上建安学府四个镀金大字,一看就出自孔老夫子手笔,门后,十多栋建筑整齐排列。
站在门前还未有感觉,只是如果站在高处俯瞰,这十多栋建筑,形成一个八卦,中间位置便是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是个高台,高台名学术台。
石子路两边形成了不少的商铺,只因石子路成一个“Y”形,一头是建安学府,一头是建安学宫,另一头是进建安俯的唯一大道。
建安学府的出现,给了所有人一技之长,不再局限在土地之上。让穷人有了争那飞黄腾达的机会。
华夏的老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人敬我一尺,我还人一丈,相信不久之后,建安学府便会形成一个小镇。
柯兴顺着石梯往山顶而去,路上不时出现穿着儒衫的学子,三三两两,有的行色勿勿,有的谈诗辨经,唯独少了后世的花前月下。
也许农家子更懂得珍惜与感恩。
山长办公室内。
出乎意料的是,孔老夫子居然将山长办公室设在了建安学府。
“见过老夫子,许久未见,别来无恙!”
看到柯兴,孔老夫子,上上下下打量着柯兴,许久也未说话,看得柯兴觉得混身长满了荆棘般,很不自在。
可是察觉到了柯兴的不自在,老夫子收回目光,向柯兴道。
“世子是我教书五十载,唯一看不透的一个人,老夫相信士另三日,可刮目相看,但老夫不相信,人可以从里到外,换一个人。”
孔老夫子的话,让柯兴吓得一身冷汗,心思不由得急转,想着到底哪里出现了纰漏。
孔老夫子像是没有看到局促之中的柯兴,或许看到了,却根本不在乎一般,独自说道。
“老夫不管你的前世来路,老夫只在乎你是否会给这些可敬,可怜,可爱的百姓一个前途。只在乎在历史潮流之中苦苦挣扎的华夏一个希望。”
孔老夫子说完,突然转过头来,死死盯着柯兴。
“你,做得到吗?”
柯兴此时明白孔老夫子,是个纯粹的人,他在乎的从来并非个人,他心里装着的是百姓,是天下而非国家,柯兴整理了下衣服,朝孔老夫子深深一礼。
“陪我走走吧。”
说着,老夫子走出房门,朝山上走去,一路之上,学子们退至路旁,恭恭敬敬行着礼,眼里尽是尊敬。
行到山顶,山上有处亭子,上书静心亭,山顶之上的树木并未有过多的砍伐,时常有鸟雀飞来飞去,到是一处清心静气的好地方。
山顶靠学府处有处突出的石头,此时,石头周围异常的干净,不见一丝杂草,老夫子站在石头上,眺望远处,山下的建安学府印入眼帘,忙忙碌碌的,多了份烟火气。
此时刚好日头还未出来,雾气尚浓,稍远处,建安学宫,建安城也是若隐若现,恰似人间仙境。
“自从第一次从此处眺望之后,便迷上了这里,好似仙境般,远离了那人间的繁杂,于是,便叫人修了这个亭子。”
“只是,待太阳出来,一切也就烟销云散,心头的那种感觉也淡了,此时再回头一想,颇有点劳民伤财。”
柯兴明白,人少之时,都有过自己的梦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或多或少的不如意,摔过几次后,特别珍惜这种放空心思的状态,只是,该来的还得面对,逃不了也不能逃。
“建安学府到是寻了个好去处,人杰地灵的。老夫子一辈子教书育人,还想不清,看不明吗?”
“在学生看来,做事做人,都同读书一样,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昨天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
孔老夫子闻言,第一感觉便是惊艳,然后便是沉思,三句诗,不谈诗的含义,单单诗句本身就很高雅。
做人,做学问,都得先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其次要对事业,对理想,有执着的追求,忘我奋斗,为达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最后经过多次的周折、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成明察秋毫,豁然领悟。
“诗好,意好,人也好。”
想通了,老夫子毫不吝啬对柯兴的夸奖。
“你为督学,是老夫向皇帝请的命,你要做什么,老夫不过问,也不会帮你,但你将学术发扬壮大的心,老夫得支持。老夫只想要你一个保证。”
柯兴终于明白以建安学宫的特殊,督学一职的由来。
“还请夫子明示。”
“尽可能的让学宫纯粹。”